一、目标思路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部虹彩师生联合党支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三营四团”为载体,围绕党性教育、学风提升、文化传承、创新引领、党团联动、强体强志和志愿服务“七彩赋能”项目,着力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升党员培育质效、创新活动载体、建强宣传矩阵、优化活动反馈,构建“一融二抓三全五育七彩”工作机制,真正架起一座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七色“彩虹”。
二、创建做法
一融:聚焦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支部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培养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支部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支部党员教育管理与七彩营团骨干能力培养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带动辐射作用,引领支部成员坚定理想信念,增长本领才干,成长为“三营四团”的骨干成员。
二抓:抓好“两个课堂”。夯实第一课堂。支部吸收青年教学能手、创新创业导师、思政工作教师等,组成集思想政治引领、专业能力提升、创新大赛打擂一体的协同育人队伍。注重建设良好教风,发挥红旭学习精英示范团的作用,建设优良学风,向课堂要效率、要知识。丰富第二课堂。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推出“色香味俱全、叫好又叫座”的“品牌菜单”。根据“三营四团”不同的构建目标,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打造“触灵魂”的活动内容,让参与学生收获高质量“成长干货”。
三全:落实“三全育人”。落实全员育人。围绕构建“筑梦经管·匠心远航”育人团队品牌,涵盖学部领导、专业教师、学工人员等,用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队伍来破解育人难题。落实全过程育人。完善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培养体系,寒暑假推出假期成长U+赋能计划,在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始终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展开。落实全方位育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支部共建,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纳入项目管理队伍,和学工人员共同开展工作。同时把该项目纳入智库研究项目,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研讨育人规律,服务学生成长。五育:推进“五育融合”。推动跨学科创新实践育人,联合校内不同学科的教师团队,共同设计跨学科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创新创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七彩:聚力建设“七彩营团”。“红星”大学生党团先锋讲师团,以“铸魂”为价值引领,组建以优秀党员为成员的先锋榜样宣讲团,不定期在校内外开展党团理论宣讲近60余场,覆盖学生近万人,让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有目标、活动有引领、示范有榜样。“红旭”学习菁英训练营,以“强学”为价值旨归,强化学习意识、培育优良学风、提升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效果,打造以获得校长奖学金、国家奖学金,考取名校研究生党员为成员的超级“学霸”团队。“鸿声”大学生合唱团,以“唱响”为价值韵律,连续三年在校(院)、学部迎新晚会、五月诗会等大型活动登台演出,用“红声”传颂经典,讴歌新时代,唱响“中国故事”、唤醒“红色记忆”、激活“精神密码”、强化“文化认同”、传递“青春力量”。“弘毅”大学生强体营,以“强体”为价值导向,充分发挥“工大炫跑团”的辐射带动作用,每年定期开展跨年接力跑、毕业马拉松跑、321开跑节等10余次跑步活动,弘扬体育精神、提升身体素质、锤炼意志品质。“红心”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团,以“厚德”为价值追求,以“热血工大”校园文化品牌为依托,开展无偿献血、壹角基金捐助、爱心市场捐献、赛事志愿服务、校内外两帮扶、主题公益宣讲、社会实践锻炼等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洪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团,以“塑能”为价值目标,以孵化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为载体,全力打造涵盖创业先锋示范、主题创客沙龙、创新观点论辩、梦翔空间加油以及青年创客体验等模块的“闭环式”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红领”学生干部骨干训练营,以“提质”为价值内核,立足学生精英领袖人才培养范式,着力培养具备“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红色基因和“担当作为、崇尚实干”精神特质的高素质专业化大学生骨干队伍。
三、成果成效
支部获得2024年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两次获得校(院)样板党支部立项;3人次获评校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务工作先锋”;获批厅局级课题2项,校级党建课题2项;连续3年在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获得“好”等次;2人获评校级“优秀共产党员”。2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1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2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科创竞赛中获国家级银奖2项、省级金银铜奖各3项,商业精英挑战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国赛二等奖9项、省赛二等奖24项、三等奖27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各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