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
关于开展“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
建设工作的通知
鲁教思函〔2025〕1号
各市教育(教体)局,各高等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我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要求,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夯实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下同)心理健康工作基础,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启动“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思路
结合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实际,统筹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以及山东师范大学和其它高校的资源力量,发挥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高校心理学专业师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人员作用,利用现有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和驻地高校资源,设置“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做到“一市一总站、一县(市、区)一分站、一乡镇(街道)一站点”,打通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壮大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力量,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守护网。
通过以点带面、分批建设,于2025年6月前实现站点建设全覆盖,2027年底前进一步完善站点服务功能,深入推进实施。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推动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场所功能作用全面提升,青少年学生抗挫抗压能力显著增强,心理问题发生率及非正常死亡率明显下降,打造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心理健康工作品牌。
二、建设内容
(一)成立山东省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队。分别组建专家、专业教师、志愿者和基层工作人员4支队伍。按照“1至2名专家对接一个市,3至5名专业教师联系一个县(市、区),若干名县(市、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人员和志愿者结对服务辖区学校”的模式,推动站点建设,开展相关工作。
(二)合作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针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充分发挥山东师范大学及其他高校学科专业优势,建立“校地联合”攻关机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和基础性、前沿性科学研究。
(三)协助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依托心理健康服务站,助力中小学校完善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以课程为基础,加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研发力度,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知识宣讲等;以活动为载体,协助学校开展团体辅导、心理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心理素质拓展等专题活动;以监测咨询为抓手,选派心理学专业学生有序参与心理测评、个体辅导等,提升心理问题排查干预实效。
(四)助力建强心理健康工作队伍。面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学科教师等,分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提高常见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现识别和有效处置的能力。
三、任务分工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做好“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制定本级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步骤及责任分工,推进落实。协调推进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支持支撑,帮助解决各类矛盾困难。及时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品牌。
(二)山东师范大学及其他高校。制定“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实施方案,常态化做好心理健康服务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筹推进“811”学科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提供相应的专业支持和经费保障。加强专家、专业教师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管理,做好有相关学科背景的学生志愿者选拔、教育和培训。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力争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三)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人员组成名单及联系方式单独通知。任务分工见附件1。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5年1月—3月)。印发《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守护成长”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工作的通知》。制定市县两级工作方案,设立市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总站、县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分站,可依托本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也可遴选具有代表性的中小学校进行建设。组织举办市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总站授牌仪式。在每个县(市、区)遴选1所学校进行站点建设。
(二)全面建设阶段(2025年3月—2027年6月)。2025年6月底前,在每个乡镇(街道)遴选1所学校进行站点建设,推动乡镇覆盖。山东师范大学会同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相关团队入驻,对照工作内容,深化服务站点建设和工作开展。其他高校统筹优质资源,积极参与驻地服务站点建设。省教育厅将适时召开工作推进会,遴选推广优秀成果案例。
(三)总结提升阶段(2027年6月—2027年12月)。对服务站建设运行效果进行调研评估、优化提升。积极宣传推广典型案例,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打造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的“齐鲁样板”。
(四)深入推进阶段(2028年1月以后)。结合实际优化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水平,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五、有关要求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负责部门和人员;要加强工作统筹,将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与本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总体安排相结合,共同研究、一体推进,确保实效。山东师范大学要发挥学科人才优势,建立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建好用好专家团队和学生志愿者队伍,确保项目有序推进。有心理学学科专业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丰富的高校,要积极参与驻地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站建设,由省教育厅统筹调配资源力量。相关中小学要为心理健康服务站运行提供场地、人员、设施等便利条件。
请各市于2025年1月23日前,将工作联系表和各县(市、区)首批站点学校名单(附件2)Word版和盖章PDF版,报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邮箱。
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联系人,邓永华、陈超,联系电话:0531-51793918、51793921,邮箱:szc@shandong.cn。
山东师范大学联系人:赵宝、段廷正,联系电话:0531-86181168、86181171;13553181058。
附件:
山东省教育厅
2025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