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系教工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16名,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2018年获批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0年通过验收。党支部紧密围绕教育部党建“双创”工作要求,聚焦“七个有力”,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在基层组织建设、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章立制,夯实顶层设计。对照《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重点任务指南》目标任务,根据上级党组织和学校党委有关文件,围绕党支部委员会工作、党员大会议事决策、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谈心谈话、请示汇报、主题党日、党务公开等7个方面建立清晰规范的党支部工作制度。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开展主题党日,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多措并举,创新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辐射带动教师党支部建设和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整体提升。建立“双培双带”工作机制。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教师,把骨干教师培养成优秀党员,老党员带动青年党员,党员带动师生群众,形成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创建党员教育管理与素质拓展的新载体。结合党员个性化特点,加强对党员教育和管理方式的探索,积极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党员每月举行党费签章仪式,丰富主题党日活动内容。线上线下双管齐下,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持把组织生活作为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载体,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平台等多种方式加强党员思政理论和党史学习。充分运用党建+互联网新模式,灵活采用学习强国-强国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线上组织生活,确保党员和党组织“网连网、心连心”。积极联系其他优秀党支部,结对子互促进。与山东省委常委会办公室党支部和山能淄矿新升东辰瑞森党支部等共同开展主题党日。
成立工作坊,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有机融合。以党支部为平台成立工作坊,把日常教学、科研活动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相融合,强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和科研活动交流,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的互促互进、双向提升。
1.依托党建与业务融合提升党支部组织凝聚力
自教育部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以来,两任党支部书记积极带领支部党员开展科研教学互动,形成了以党支部为平台的科研团队与教研团队,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真正实现“支部与科研团队”、“党建活动和教学科研活动”的紧密结合,这种结合既调动了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也为教研团队能力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提高了支部组织力和凝聚力。
2.依托主题党日有效带动师德师风建设
党支部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育人者先育己”“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榜样的力量”等主题党日活动,提高教师党员的政治思想水平。每次主题党日活动中,每位党员教师都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专业特点畅所欲言。通过政治学习让大家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老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应该具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各位党员纷纷承诺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尊重社会公德、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发扬个人优秀品德,努力做到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财政税务学院其他支部也纷纷跟进,竞相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比学赶超,推动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成效显著。
3.依托筑牢“公共价值”理念培养新时代接班人
财政学专业很多毕业生在财政和税务部门从事公共资金的管理工作,稍有不慎就可能会犯错误。为有效预防其未来腐败,支部积极为学生传递“公共价值”理念。教师党员在授课中注重“公共价值”理念的融入,在《财政学》、《预算法》和《税法》的讲授中增强学生对公共资金、财税制度和财经纪律的敬畏之心,既实现了知识传授和价值观教育的同频共振,又实现了思政课和专业课相辅相成;不仅帮助学生“专业成才”,更促进学生“精神成人”。
4.依托践行“三全育人”着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通过兼职班主任、社会实践指导、学生社团指导等多途径、全方位与学生交流互动,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师生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该支部多位党员承担了兼职班主任、社会实践与学生社团指导老师等工作,通过与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平等相待、坦诚交流,既解决了“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又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1.党建成果
近几年,党支部获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多项荣誉称号。支部成员中有1人入选省重点学科首席专家、1人入选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人选”、2人获得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1人获得校课程思政优秀教师、6人获得优秀兼职班主任荣誉称号,2人挂职副区长、1人成为山东省“千人下基层”人选。
获“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教学科研成果
在教学方面,赵宝廷同志获批教育部产学研教学项目《财税类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研究》1项,马恩涛、赵宝廷、赵宇等多名同志获得省级、校级教研项目立项多项。在科研方面,党支部党员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省级社科规划二等奖、三等奖多项。结合所研究领域积极开展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研究,在SSCI、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积极参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研究并为省委省府建言献策。
3.人才培养成果
党支部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党支部党员均为本科生的学业导师,多名党员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研究生导师。马恩涛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赵宝廷、武彬、刘蕾等同志指导的本科生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4.社会实践成果
党支部党员积极响应省委号召,通过争当兼职班主任和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实现全方位和学生交流互动,努力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8人参与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三千计划”,并有1人次获得省级特等奖。多位支部党员还参与指导学校重大调研团队并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获奖,汪崇金同志带领的学生团队获得2021年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