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要求为指导,结合外语专业特点,开展“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党日。党支部突出政治教育,以理论宣讲为抓手,以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为平台,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不断提升党支部的组织力,引领党员在提升外语专业能力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砥砺家国情怀、拓宽全球视野。
1.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厚植家国情怀。党支部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深度融合,带领党员集中开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六卷的双语学习,组织党员手抄《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英文版)》。与教工党支部联合编译制作“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伟大精神双语图文展、图文集,编译整理含《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金句》在内的中英文语料库10万余字,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紧密结合,实现了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学习水平的双促进,双提高。党员们在一字一句的编译整理中切实感受到外语专业的党员在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上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使命。
2.讲好中国共产党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党支部成立“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宣讲团,结合“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红船精神”等10个主题组织专人对宣讲团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课件制作进行集中培训,宣讲团成员在校(院)内、乐天中学、平安小学及舒心港湾养老服务中心等地开展党史宣讲百余场,听众达15000余人次。寒暑假,宣讲团前往栖霞、济宁、德州多地,开展“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社会调研。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挖掘整理当地红色文化和红色故事,回校后将调研成果和红色故事,开展了 “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微党课宣讲。通过线上线下结合向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进行宣讲,传承红色精神。来自马达加斯加的留学生罗拉也跟随宣讲团前往中国乡村,以留学生的视角见证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成果,感悟中国新农村发展的巨大变化,讲好留学生在中国的故事。
3.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擦亮中国名片。每逢立春、雨水、惊蛰、春分等二十四节气,党支部开展“双语聆听二十四节气”系列活动,双语解读传统节气来源、习俗故事、历史文化等内容,加深青年学生对传统节气的认识和了解。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The Story of Festival”双语图片展活动,双语解读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在端午节、中秋节组织留学生一道开展中华传统民俗体验活动,通过采摘艾草、包粽子、做月饼、放花灯,带领留学生切实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坚定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党支部成员每学期将双语讲解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图片汇编成册,跟随专业老师学习剪纸、书法、拓印、篆刻等非遗传统技艺,利用节假日前往各地中小学送“文化课”“社团课”,全面提升青年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党日,获批校(院)基层党建工作品牌,党支部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党支部书记主讲的“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主题党课获评校(院)“我来讲党课”一等奖。用“世界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被齐鲁网、大众网、新浪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1.“线下+线上”相结合,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党支部录制线上“中国故事随身听”双语微党课200余学时,让小故事传递大能量,“随身听”可将“中国之声”随时送到师生耳朵里、心田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引领学生党员在听、说、读、写、译、录“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强化党性意识,推进党员教育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2.“校内+校外”相结合,扩大中国故事影响力。党员们深入挖掘校内外中国故事资源,根据不同的宣讲对象,将不同类型的中国故事以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方式在校内外进行宣讲。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讲述中国故事锻炼提升师生党员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能力,助力中国故事持续“圈粉”。
3.“理论+实践”相结合,强化育人实效。党支部将主题党日融入专业学习、实践调研、志愿服务、社会观察、现场教育等各个方面,推动党建工作与教书育人深度融合,极大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力,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管理党员的学校。引导学生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家国情怀、争做时代新人,汇聚起与祖国共成长,与时代同奋进的青春力量,努力培养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