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思政课教师,要时刻牢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基础教学部第一党支部,以“四史教育”为契机,发挥胶东地域优势,利用红色文化虚拟展馆等特色载体,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担当育人使命”主题党日,着力在理论学习、业务提升、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的“深”和“实”上下功夫,推进党建引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党支部强党建,促发展,党员教师自觉淬炼党性修养,结合学生成长成才,对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培根启智、铸魂赋能。
具体做法
1.“学”深悟透,增强支部党员“知识素养”。党支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学习教育有关讲话精神,在组织理论读书+专题研讨、个人自学+集中学习,思政教师导学+支部党员联学等系列活动基础上,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担当育人使命”主题党日,邀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郝书翠教授做主题讲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展开,介绍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应对,并就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经历对项目申报及论文写作进行了交流。整场讲座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生动的案例,提升了支部青年党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激发了创新活力。
2.“讲”宣并举,提高支部党员“业务能力”。党支部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宣讲活动。支部党员为航运学院思政社团红船研习社作党史宣讲。党支部组建包括支部书记、思政教师、博士讲师团在内的理论宣讲团,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理论、有实践、有启发的“大宣讲”工作格局,发挥报、网、微、端、屏不同阵地的特色和优势,开展宣讲能力提升教学研讨,力求深入挖掘宣讲素材,创新宣讲形式,面向校区宣讲十余次,覆盖千余人,引导广大学生从“四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和行动的力量,增强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教学相长中提高支部党员“业务能力”。
3.“行”思并重,赋能支部党员“服务社会”。党支部组织党员赴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打卡学党史,重走红色路。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引导下,党员深入了解了在革命战争年代贝草夼村逐步发展成为共产党地下交通站的历程,学习了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羊亭敌工站站长梁自修、电影《女交通员》原型王锡荣、背着骂名干革命的王锡全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观看了视频《一封家书》。贝草夼研学后,党员进行了交流讨论,对“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表示要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对标先进,增强本领,把“四史”学习内化为工作动力,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党支部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服务社会”为切入点,组织“习四史”“研国情”“创未来”“助防疫”“办实事”等活动,赴张村镇姜家疃村实地探访、与威海市环翠区闫家庄党支部结队共建、发挥专业优势,制作基于VR的沉浸式智绘乡村展示系统,参与“虚拟VR的沉浸式社会主义新乡村”项目,赋能支部“服务社会”。
“贝草夼”参观研学
4.为党“育”人,助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党支部致力于梳理胶东红色资源,构建以“梦醒、寻梦、追梦、圆梦”为线索的党员教育实践路线,从“山河破碎、甲午梦醒:刘公岛基地”的“梦醒”起步,历经“以命相救、人民至上: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基地”“以命相助,水乳交融:胶东育儿所基地”“心有大爱、以身许国:郭永怀纪念馆基地”等“寻梦、追梦”环节,落脚到“幸福乡村,精致样板:贝草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圆梦”时刻,思行并行,力求实效,发挥红色文化资源育人作用。
党支部注重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融合,以“四史”学习为契机,举行“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系列活动,成立“通识教育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推进德育共同体建设。全体党员学以致用、学以践行,围绕理论学习和实践参观进行总结研讨交流,思政课党员教师助力支部其他教师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最合适的思政元素以最恰当的方式融入教学活动中,把所思所感融入课程设计,坚持立德树人,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在教学实际中形成“思政课程”有效引领“课程思政”的新局面。
经验启示
1.学深悟透,筑牢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把握时代特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作为思政课教师,只有率先全面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深刻领悟其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基本要求,才能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认识,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紧跟时代步伐,主题党日安排了郝教授的理论宣讲,引导党员对党的理论学深悟透,补足精神之钙,强化信仰之基,始终保持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细照笃行,践行初心使命。党支部通过支部共建、实地探访、参观体验、红色宣讲等活动,引导党员教师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科研水平,自觉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机融入思政课堂,从生活中看得见的变化入手、从有温情的故事讲起,拉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不断增强思政教学的立体感和党史教育的温度。
3.力求实效,服务人才培养。严以律己、高尚人格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人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自律要严”的要求。“自律要严”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要热爱本职工作,投入精力将工作做好,精心备课,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保证思政课的高质量。党支部发挥支部党员既有思政教师也有专业教师的优势,搭建共同备课平台,分享工作思路做法,共建育人共同体,赋能人才培养,将思政课打造成为精品课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从中掌握真理,获得真知,健康成长,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