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管理学院:多元路径协同构建青年教师成长体系
发布日期: 2025-09-30 18:43 浏览次数:

山东管理学院深入贯彻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师发展为引擎,构建“四全四阶”教师发展体系,通过制度筑基、思政融合、竞赛强技、资源集成等多元路径,系统构建青年教师成长生态链,实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与育人水平双提升。

一、系统设计,“四全四阶”贯通成长发展

学校始终将教学质量视为办学生命线,致力于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四全四阶”教师发展路径。一是建立“四全”培养机制。“培养全员覆盖”实现新入职教师到骨干教师“人人有规划、层层有支持”;“全过程贯通”涵盖从岗前培训、在岗提升到卓越教师培养的完整职业周期;“全方位协同”整合校内外教学、科研及实践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实践“三维联动”;“全课程融入”将全部课程纳入质量监控与反馈闭环,实现教学持续改进。二是搭建“四阶”成长阶梯。根据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教师发展不同阶段实施分层支持,对于新教师,聚焦教学基本功训练,帮助其“站上讲台”;对于青年教师,强化课堂授课能力,助其“站稳讲台”;对于优秀教师,侧重教学创新与学术能力,推动其“驾驭讲台”;对于教学名师,注重教学成果辐射与风格形成,最终“超越讲台”,从而实现阶梯式成长发展。

二、健全机制,领航激励评价激活内生动力

学校健全完善荣誉奖励、导师领航、督导闭环“三位一体”评价机制,系统激发青年教师教学内生动力,形成“制度保障、成长加速、质量提升”良性循环。一是完善荣誉奖励体系。制定出台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案等系列文件,设立“教学质量奖”“教学优秀奖”等荣誉,并将获奖情况纳入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相关标准。近三年来,已有超百名青年教师获得晋升或表彰。二是导师领航助推成长。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由教授和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通过“听课—助课—试讲—独立授课”的渐进流程和“教学关、思政关、学术关”的系统训练,助力新教师顺利完成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过渡。三是闭环管理提升质量。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督导机制,构建多维度监督、反馈与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改进—提升”的质量闭环,持续保障整体教学水平提升。

三、聚力思政,深度融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全面融入教师发展和教学实践,明确“课课有思政、人人讲育人”的目标。一是搭建协作平台。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有组织开展课堂形态重构、数字素养提升、教学学术研究、科教融汇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强化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思维。设立“课程思政工作坊”,采用案例研讨、模拟演练和同行评议等互动形式,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实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开展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结对共建,通过跨学科协作,共同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创新路径。二是项目创新驱动。设立课程思政专项教改课题,建设百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定期评选育人优秀案例,形成“试点—培育—推广”的有效建设机制。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思政示范课程20余门,校级示范课程近百门,涌现出一批深受学生喜爱的思政教学名师。

四、竞赛赋能,以赛促教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学校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升、以赛促创”的理念,将教学竞赛作为推动课堂革命和提升教师能力的关键抓手。一是注重全员参与。系统搭建“教研室—学院—学校—省—国家”五级竞赛平台,依托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思政类教师专项竞赛等多类赛事,实现青年教师全员参与、层层选拔、梯队培养和整体提升的良性循环。二是注重过程培育。各赛事依托多轮培训、团队打磨和专家指导提升教师备赛质量,强化“一节课”与“一门课”的协同建设,推动竞赛成果有效转化为日常教学实践。近三年,教师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比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21项,省级思政类教学比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五、资源集成,平台聚合与数字化协同支撑

学校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整合优质资源,搭建系统化支持服务平台。一是引领示范带动。通过设立教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水平教学骨干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激发团队教学创新活力。定期组织教学沙龙、专题工作坊等活动,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共享与创新理念传播。二是强化数字化赋能。建成智慧教室、虚拟教研室和在线课程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支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AI辅助教学等创新实践,加强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系统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三是校企协同培养。依托产业学院和实践基地,组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技术研发与项目咨询,增强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能力,助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