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三精服务”资困体系、“双轮驱动”励志计划、“三维赋能”强能行动和“三全机制”助航计划,实现从经济帮扶到全面育人转变,形成了精准化、系统化的资助育人模式,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一、精准资助,构建“三精服务”资困体系
聚焦“三个精准”,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为原则,构建起一套科学、高效、温暖的资困体系。一是精准识别。出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并建立四级联动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机制,结合学生日常表现、学生消费情况和深度家访等多维信息,确保困难认定的客观性与准确性。学校高度重视家访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通过深入的实地探访和情感交流,确保资助能够帮助到最需要的学生。二是精准施策。制定完善《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奖学金管理办法》《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学生特殊困难补助管理办法》《学费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构建并持续优化“奖、贷、勤、助、补、免”的六维一体资助制度体系,构建全链条全周期资助网络,在关键时间节点给予学生针对性帮扶,确保需求匹配的双向精准。三是精准管理。构建助学贷款主渠道、勤工助学主平台、奖助学金强激励以及补助减免作补充的多元模式,各模块相互支撑、动态调整,确保资源配置最优,助力动态管理更高效。
二、榜样引领,实施“双轮驱动”励志计划
坚持“精神引领与成长导航”双轮驱动,推进榜样示范工程,系统性开展成长励志行动。一是精神引领。建立多元化、高标准的榜样资源库。深入挖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在学术科研、创新创业、志愿服务、文体活动等领域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通过校内外媒体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其奋斗故事和心路历程,让榜样的形象鲜活生动、可感可学。二是成长导航。着力构建一个温暖互助、共同成长的朋辈支持圈,选拔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担任低年级困难学生的成长伙伴。积极搭建一个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宣讲展示台,定期组织优秀学子走进课堂、走进宿舍分享他们学习经验、成长感悟和克服困难的心得。
三、素质提升,推进“三维赋能”强能行动
多维赋能,共筑成长,构建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从心理关怀、素质提升、创新创业等多个维度助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一是心理赋能。学校为每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一对一”或团体辅导。每年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月、青春健康校园文化节、举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赋能团体辅导活动“遇见更好的自己”等活动,定期举办主题讲座和团体活动20余场次,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情绪,增强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是素质赋能。学校积极打造多元化素质拓展平台,支持困难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竞赛、社会实践调研、志愿服务活动和文化艺术社团活动,提升其综合素养。组织受助学生开展“心怀感恩,传递爱心”主题支教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课堂与游戏,促进学生完成“受助到助人”角色转换,显著提升自我价值感与社会归属感。强化育人导向,优化“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建设管理,突出“第二课堂成绩单”结果应用和价值发掘,改进结果评价,将第二课堂成绩纳入学生综合测评和评奖评优,新增与“第二课堂”六类课程模块相匹配的校级单项奖学金。三是创新创业赋能。学校将创新创业理念、知识和能力培养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各环节。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积极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举办或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创。2024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0项。
四、就业帮扶,开展“三全机制”助翔计划
将就业作为检验资助育人成效的关键一环,构建就业帮扶“三全”机制。一是全流程建档。学校为每位困难毕业生建立详尽的“一人一策”就业帮扶电子档案,动态记录其学业成绩、技能特长、实习经历、就业意向、求职进展、面临的困难等信息,形成精准的就业台账。二是全方位指导。为学生提供“一站式”就业指导服务,协助设计个性化职业规划,帮助学生明确职业定位。分别在大一、大三年级开设《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分类开展职业生涯教学和职业生涯咨询等活动,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规划能力。三是全渠道对接。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广泛联系优质用人单位,举办针对困难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2024年举办3场大型招聘会,其他各类招聘会200余场。另一方面,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优先推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到基地实习。同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拓展就业渠道,提供求职补贴等经济支持,通过精准的岗位信息推送、组织企业参访等方式,将合适岗位信息精准送达学生,助力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