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四化协同”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
发布日期: 2025-09-01 16:01 浏览次数: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坚持以服务学生成长为核心,以“立德强能”为目标,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全域化、育人力量下沉化、功能空间集成化、七彩育人品牌化”的“四化协同”模式,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生态。学校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单位。

一、实现红色阵地全覆盖,党建引领贯穿育人全过程

学校将党建引领作为社区育人工作的核心,通过完善组织架构、建设红色教育阵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实现思政教育全面融入社区生活。一是健全党建引领机制。构建党委统领、系部党总支落实、社区党支部执行的三级责任机制,出台党建进社区专项制度,设立党员先锋岗。全年开展思政宣讲、红色微党课等活动48场,覆盖学生超过6000人次。二是打造红色浸润阵地。宿舍区红色文化实现全覆盖,设立党员先锋岗32个、党员示范宿舍43间,推行“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的“三亮行动”。三是创新精准思政模式。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如“长廊微党课”“红色故事会”及“我向党组织说心里话”信箱,浸润式开展思政教育。同步实施“社区网格化一张表”管理机制,党员牵头开展矛盾调解和文明倡导等志愿服务,有效激活社区治理动能。

二、资源对接实现需求响应零延时,育人力量精准下沉社区

学校推动各类育人资源向社区一线汇聚,通过领导干部带头下沉、专业队伍常态驻守、智慧服务高效响应,全面对接和解决学生需求。一是推动领导干部下沉。校领导班子定期开展“书记茶话会”“校长午餐会”“系书记面对面”等活动,落实“四进”要求,2024年共收集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327项。二是组织专业队伍常态驻守。推行“辅导员+班主任”“双入驻”机制,辅导员常驻社区办公。心理教师提供“日间坐诊+夜间热线”服务,专业教师组建导学小组,每月开展2次学业指导。三是构建快速服务响应机制。设立“爱心驿站”提供12类便民设备,开发“山科社区”小程序实现报修平均2小时响应,年均举办优秀校友及劳模进社区活动20场。

三、空间整合实现服务效能倍增,功能布局科学优化

学校通过系统规划社区空间、深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设施使用效率,打造集成化多功能育人场域。一是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建成包括党团会议室、阳光心理工作站在内的十大类671间功能用房,制定12项空间使用公约,由152名楼长和层长协同管理。创新设立“学业加油站”“生活服务站”和“多功能活动中心”,构建“五分钟便利生活圈”。二是深化服务供给改革。围绕硬件、文化、安全等六个维度优化服务供给,“爱心小站”提供缝补、工具借用等服务,连廊与楼层文化实现全覆盖,建立“日巡-周检-月练”安全机制。三是提升设施使用效能。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多功能区,科学配备设备设施,有效提升自助打印和图书借阅设备使用率、智慧自习室座位利用率和文体器材周转率。

四、品牌塑造实现素养发展全景化,七彩育人体系立体赋能

学校聚焦学生德智体美劳心法七大素养,打造以“红橙黄绿青蓝紫”为标识的“七彩社区”育人品牌,年均开展百余场主题活动。一是构建七彩品牌矩阵。“党建红”开展“强国有我”演讲,“劳动橙”组织“耕读青春”实践,“安全蓝”推行反诈宣讲与应急演练,形成育人品牌矩阵。二是搭建综合育人平台。将社区拓展为思想引领、生活服务与文化交融的综合平台,实施“一系一品”工程,如纺织服装系“霓裳志愿服务队”改造旧衣,汽车工程系开展无人机检修实践,实现专业服务与社区场景融合。三是完善长效评价机制。建立“个人+团队”“量化+质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将社区表现纳入评优标准,设立“星级文明宿舍”“榜样领航”等荣誉,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动力。学生社区骨干队伍累计排查安全隐患1500余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年服务时长超过700小时,形成“自主治理-多元评价-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