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人才所需,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实施校企合作“1+1+N”工程,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构建“实景实训闭环、项目实岗贯通、双导师反哺共育”的育人模式,为培育高素质应用型数智商贸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 打造实景实训闭环,锻造实战能力
一是锤炼核心技能。精准把握电商行业脉搏,在“618”“双十一”等网购关键节点,组织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深度参与海信集团、源氏木语等企业全平台大促项目,由学生负责天猫、京东、苏宁等主流平台的产品客服运营,实战处理售前咨询、订单处理、售后回访等核心业务。目前已累计实施11期项目,覆盖千余名学生,搭建起学生职业素养与实战能力提升的“练兵场”。二是培育新业态能力。为积极适应电商新业态发展,校企联动开展直播运营项目,创新实施“双导师”协同机制。企业导师驻校全程指导,涵盖直播策划、流量运营与数据复盘等关键环节。电子商务专业师生团队负责企业方的新媒体账号的常规直播运维工作。校企双方紧密协同,有效推动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深度对接与融合。三是构建多维育人课程。围绕真实岗位任务,校企联合打造《平台运营实训》《网络推广实训》专业核心课,配套开发《直播流程工作手册》,将工匠精神、诚信经营等元素融入每个项目环节,形成“项目任务-课堂教学-思政融通”三位一体课程链。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程共建、案例共研、实训共评,推动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协同培养,真正实现课堂内容、岗位技能和行业最新规则的同步迭代。
二、打通实习转岗路径,提升适配能力
一是打造一体化转岗路径。校企双方共创“教学-实训-竞赛-产出”全链条贯通机制,共建“项目-实习-就业”一体推进机制,联合设立数据化岗位能力评价体系,将学生在项目期间的回复效率、用户满意度、销售转化率等指标直接对接企业实习与录用标准,实现教学内容、实训标准、招聘口径“三对接”。二是构建递进式培养链条。校企构建“课堂教学—项目实战—岗位实习—定向就业”三年五阶段递进式培养链条,精准对接企业用人标准。按照联合培养链条,学生大一从“夯实基础、了解文化”起步;大二深度参与“双十一”与“618”网购项目,完成从初阶到熟练的实战进阶;大三上学期进入企业一线岗位,承担运营、客服等真实业务;毕业前即获得合作企业入职机会。三是形成“能力优先”选才导向。合作企业面向学校定向招聘,树立“能力优先”的选才导向,目前,已有30余家知名企业与学校建立稳定用人通道,累计录用超600名项目学生正式入职,岗位涵盖客服运营、渠道管理、内容营销等领域。
三、打破导师边界壁垒,厚植内生动力
一是探索“前辈带徒”模式。校企双方依托生产性实训平台,建立由企业一线导师与优秀校友组成的指导团队。学校已就业校友作为指导教师回归项目现场带教在校学生,毕业生与在校生之间实现“经验共享、技能传授、文化引领”有机融合,形成以“前人经验带后人实训”的传承链条,提升项目指导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推动“从学生到员工、从实训到就业”的梯度衔接。二是构建党团两级制组织结构。结合商科特色,学校以典型生产实践项目为载体,构建揭榜挂帅党团两级制组织结构。学生划分成工作团队,由团员挂帅,校企教师组建红色引擎教师团队,校企党员组合挂帅指导学生团队。教师党员主要从专业知识、课程思政、心理疏导等方面教育引导学生,企业方党员主要从专业技能、规章制度、职业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为学生全方位发展保驾护航,有效提升了商科人才培养针对性和适应性。三是延伸育人“第二课堂”。依托“校友说”等品牌活动,常态化开展企业导师专题讲座,聚焦行业趋势、岗位发展与职场经验分享,强化学生专业认知与就业导向。通过校友导师“讲行业、讲岗位、讲成长”,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职业路径、树立发展目标,增强学习内驱力与专业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