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教工党支部,是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山东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现有党员26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达77%,老中青党员构成合理。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一融双高”主题,以高质量党建为引擎,着力筑牢坚强战斗堡垒,推动生物学教育、生物科技研发、生物人才培养协同发展,为生物学科建设和地方生物经济腾飞提供强劲动能、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党建联建共建 锻造坚强战斗堡垒
树牢党建工作理念,夯实党建工作基础。秉承北大、清华援建时形成的“党建思政引领、全员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并举、服务地方为上”的党支部优良作风,聚焦“四个服务”创新工作方法,创建平台载体,创立典型示范,积极发挥“三个作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双带头人”引领示范作用、骨干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支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健全联学联建机制,共享党建优势资源。深化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等单位党建联学机制,累计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经验交流等主题党日活动10余场,覆盖党员群众超400人次。构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党建共同体,与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科研第三党支部等聚焦项目联合申报、科研平台共享、本科生实习实践、研究生联合培养等关键领域,整合资源优势,形成联建攻坚、互利共赢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
党建引领双链融合,激发组织创新活力。探索“党建+产业帮扶”模式,推动产业链与党建链融合,依托吉林省特产高值化利用跨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区域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等,打造“技术开发—资源转化—绿色制造—产业服务”全链条创新机制,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党组织活力同步提升。携手中国海洋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加速攻克特产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绿色循环经济,为促进吉林省农业畜牧业“技术输出型”转型注入新活力。
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智能引领教学升级
注重思政教育,创新构建课程体系。党支部统筹谋划专业建设,构建“基础+专业+实验+实习实践”四维课程群体系,设立基础生物学、微观生物学等四大课程群,通过“理论筑基—前沿探索—实验强化—实践赋能”闭环设计,为学生筑牢生物科学理论根基,同步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打造“党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将生命伦理、生态保护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建设“普通生物学”等在线课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公平。
组建团队攻坚,创新专业建设模式。依托生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党支部牵头推动“党建+科技”融合攻坚,组织党员教师带头突破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瓶颈。以大数据为支撑、智能推荐为核心,构建数字化、智能化教学体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建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双轴教学模式,形成可推广的“党建引领专业建设”新范式,有力支撑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先后跻身ESI全球前1%学科。
党员示范带动,推动教产学研融合。党支部高度重视服务地方工作,以“党员先锋岗”强化示范带动,将服务地方工作贯穿于专业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环节。支部党员团队获评山东省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研究生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等4项省级课题,建设4门校级一流课程,获山东省青年教学比赛三等奖、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支部党员获评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等多项省级以上奖励,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300多万元,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科研服务重要战略 创新赋能生物安全
参与极地科考实践,组建前沿数据中心。支部骨干党员多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南极企鹅种群生态安全监测评估技术与示范”,为我国深度参与南极企鹅保护、南极保护区等南极环境保护议题的国际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统筹建立“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海洋生物基因组数据分中心”,支撑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海洋生物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探索。
科研攻坚筑牢防线,提升生物安全能力。党支部技术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创新工程)项目等支持下,研发现场快速全自动封闭式核酸扩增分析系统整机设备产品等,构建口岸外来有害生物基因组遗传资源库,形成“检测—监测—预警”一体化生物信息支撑体系。开展口岸外来有害生物样本“简、快、准、全流程一体化”检测检疫技术研究,推动国产化率提升的工作下沉至底层供应链条,向国内同行业机构辐射共性技术方案,助力生物安全领域自主化率整体优化。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成果转化效益。党支部先后与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建立科研服务关系,5名党员担任山东省科技特派员,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实现科技成果转化近2000万元。“双带头人”王绪敏兼任市青年科技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成功创建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与10余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在海洋环境安全、生物医药、种业振兴等领域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合作企业新增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建引领科技创新与产业赋能。
厚植师生家国情怀 育种兴农彰显担当
党建引领助农兴农,培育高产优质品种。党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的指示,将党建与小麦育种科研紧密结合。党员教师运用前沿技术育种,成功培育“烟农999”小麦新品种,其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突破传统产量极限、市场反响好。目前已在全省推广超100万亩,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彰显党建引领科研创新成效,巩固了支部在小麦育种领域的领军地位。
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培养知农爱农人才。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实践、育人服务三农”工作理念,将基层党建与农业科研、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构建“科研实践—人才培养—乡村服务”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牵头建设“山东烟台大樱桃科技小院”等四大科技小院,打破传统教学壁垒,将课堂嵌入田间地头,实现知识教学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学生全程参与育种实验、作物管护等实践项目,系统掌握基因检测、田间管理等专业技能;通过技术推广、农户培训等乡村服务,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成长为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深化创新创业实践,着力培育时代新人。党支部通过将党建工作融入科创育人全链条,推动形成“党建红引领科创蓝”的育人格局,充分彰显基层党组织在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学生完成国家创新训练项目2项,山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获评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项、“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三等奖1项、全国生命科学竞赛三等奖2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竞赛奖项50余项。
下一步,党支部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聚焦党建联建、教育服务、实践育人、科技赋能,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示范作用,深耕生物学科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沃土,着力攻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领广大师生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