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淄博市周村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发布日期: 2025-08-22 18: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淄博市周村区坚持“家门口拥有好学校,学校拥有好校长,学生拥有好老师,教育拥有好生态”的理念,推动教育资源优化配,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山东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区。

一、突出强化保障,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一是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在建设用地、设施配套、布局规划等方面对教育优先倾斜,先后完成大学城实验中学、中和街小学、范阳小学等23所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充分考虑区域人口分布、未来发展趋势等因素,编制完成《周村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23-2035年)》,对学校布局进行了科学调整,形成每个镇1处中学、2处小学、3—4处幼儿园的“123”教育布局。二是统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针对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薄弱问题,持续推动教育资源配置兼顾城乡发展,全区中小学校塑胶运动场地、护眼灯、可调节桌椅、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智慧黑板、智慧电子班牌等设施设备实现城乡标准统一、设施同配。针对学校布局调整后家长接送难问题,在农村小学实行校车公司化运营,为农村初中开通了助学公交,尽量减少初中学生在校寄宿,让家长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制定《周村区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采购配送方案》,实施学校食堂大宗食品统一采购,采购履行三家竞价程序,采购成本明显降低。三是实施智慧校园工程。区级层面,制定《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智慧课堂建设与应用管理办法》等文件,通过召开智慧校园交流会、展示会,指导各学校制定“一校一案”,推进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学校层面,加强智慧教学研究,推广交互白板、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AR地球仪等各类学科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农村中学配备智能学习终端,实现城乡中小学智慧校园全覆盖,以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振兴工作经验被《中国教育报》报道。

二、突出完善机制,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辐射共享优质资源。通过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高带低等方式,建立了12个城乡教育集团。城区优质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农村学校任职,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村教师提供教学示范和指导。城乡学校之间定期开展联合教研、学生交流等活动,促进城乡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集团化办学模式的实施,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了管理经验、师资力量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有效缩小了城乡学校之间的差距,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二是构建三级联动教研体系,赋能城乡教学一体化。成立教研发展共同体,组建了19个区级“1+1+N”学科教研团队,每个团队由1个学科教研员、1批首席教师和N个教学能手组成,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统筹规划区级教育教研工作,并指导城乡联合体、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在此基础上,构建“区域—城乡发展联合体—校本教研”三级联动教研模式,形成了上下贯通、协同合作的教研网络,有力提升了城乡学校的教学水平。三是推进强镇筑基试点全覆盖,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周村区王村镇、北郊镇被遴选为省级教育强镇筑基改革试点乡镇,南郊镇被遴选为市级教育强镇筑基改革试点乡镇。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区级层面加大对试点乡镇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乡镇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同时,通过开展培训、人才引进等方式,为乡镇学校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探索乡镇教育特色发展之路,努力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全力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三、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构建“1+3”教师评价激励体系。以教师岗位分级竞聘改革为核心,建立完善教师年度考核激励机制、教师梯次发展激励机制和教师荣誉激励机制,系统构建了“1+3”教师评价激励体系。教师激励机制方面,对教师的教学业绩、师德表现、教研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奖励,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梯次发展激励机制方面,为教师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从新教师到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能在该机制下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并获得相应的支持和培养。教师荣誉激励机制方面,通过评选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增强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全区有3名教师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相关经验被《中国教师报》报道。二是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差异化评价。制定《周村区学校(幼儿园)办学质量评价方案》,建立了“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创新性指标+负面清单”评价模式。基础性指标主要考核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等,发展性指标注重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特色发展等方面的进步和提升,创新性指标鼓励学校开展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负面清单则明确了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触碰的底线。同时,实施城乡学校分组分层差异化评价,充分考虑城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不搞“一刀切”,引导学校立足自身实际,走特色发展之路。三是探索校长联盟制度。为解决城乡学校在教师考核、职称评聘、教师管理等方面标准不一致、工作不同步的问题,建立学前、小学、初中三个学段“校长联盟”。每个联盟选出一名管理经验丰富、资历威望较高、事业心强的校长作为秘书长,定期召集联盟会议,共同探讨学校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分享管理经验和成功做法,共同研究制定教师考核、职称评聘等标准,实现城乡学校协同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