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齐鲁工业大学: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打造急救教育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5-08-20 18:08 浏览次数:

齐鲁工业大学获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以来,以提升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坚持试点先行,构建“12345”协同育人体系,打造急救教育新模式,学校急救培训覆盖师生2万余人次,400余名师生取得救护员证书。

一、锚定“一个中心”,以协同育人为根本

学校将“健康第一”理念融入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顶层设计、课程创新、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急救教育协同育人体系。一是推动教研项目实现突破。学校申报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与课程建设》项目,获批山东省本科教学改革重大项目,从大学生人身安全不同角度开发课程、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急救技能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二是推进课程建设融合创新。学校开发的《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课程,入选第三批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上线智慧树教学平台,累计选课突破6万人次,互动量达84万次,覆盖39所高校,实现安全教育师资共享,进一步推进急救教育走深走实。三是在实践中检验能力。学校以大学生教官示范团、齐心联动志愿者协会为抓手,重点培养大学生急救教育骨干力量,由相关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第一届“山东省学校急救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二、夯实“两个平台”,深化部门协作和校地联动

学校积极构建部门协同、校地联合的“双轮驱动”工作新模式。一是多部门齐抓共管。紧盯新生入学健康教育关键期,校医院、学生处、二级学部(学院)多部门协同,充分利用军训间隙,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内实现急救教育全覆盖。二是构建急救教育共同体。学校承办山东省“万人学急救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获批济南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以校地合作平台为延伸,积极拓展培训方式,急救教育覆盖师生2万余人次,400余名师生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三是壮大志愿者队伍。学校主动对接属地,牵头成立“长清大学城红十字青年志愿者联盟”,联合驻区12所高校团委积极组织学生社团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急救教育影响范围。

三、深化“三个融入”,融入课程课堂和课间

学校将急救知识系统化融入学科课程,情景化融入“第二课堂”,常态化融入课间活动,构建起“三维融入”教育模式。一是以教学研究带动课程建设。由校医院医疗专业队伍主持的《大学生医疗健康安全教育课程研究与建设》项目获批学校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团队设置多门健康教育通选课程,形成“精品引领、全域辐射”的急救教育格局。二是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能力。创新“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以“知识普及——技能强化——能力内化”为目标,充分利用智慧化教室,以情景化教学及实操演练重点提升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应急救护能力,专业医护人员主讲的丰富教学内容吸引了大批学生报名“第二课堂”相关课程。三是同伴教育激发动力。将学生社团作为急救教育孵化器,利用课余时间以小范围、多场次开展同伴教育,激发大学生参与兴趣和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学生列车救人事迹被媒体报道,形成“课程赋能高校、实践反哺社会”的链条。

四、实现“四个提升”,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学校扎实推动体育课教师、辅导员、军训教官、校医院医务人员等重点岗位救护员培训全覆盖,师生急救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将急救教育纳入攻坚项目。学校将教职工急救知识普及活动纳入工会事业发展年度攻坚项目,按照“技能培训筑基、专业队伍引领、全员普及深化”的路径,精心组织救护员培训并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校医院组织专业力量全程深度参与,提供技术支撑,努力实现教职工全员培训目标。二是全面优化应急保障设施。学校在各校区教学楼、体育馆等关键区域配备AED设备,设计急救设施布局图,加强设备使用培训,构建“风险预防—快速响应”机制。三是立体化提升学习实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急救教育体系,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培训实效。线上依托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权威学习平台,为师生量身定制标准化救护员培训课程,支持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

五、健全“五个机制”,保障急救教育可持续发展

学校创新构建“顶层规划、课程迭代、师资保障、社会协同、宣传推广”五位一体机制体系。一是完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急救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总体规划,将总体目标与业务工作有机融合,通过每周报告、月度总结和学期评估确保任务落地。二是丰富课程设置。将急救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形成“慕课普及、选修深化、二课强化”分层体系,学生对课程选择性大大增加,有针对性满足多层级学习需求。三是强化师资配备。校医院全员取得救护员证书,13人具有高校教师资格,2人具有救护员师资证书,形成“技术支撑+专业师资”的硬核保障。四是协调培训认证。积极与属地红十字会协作,推行“知识普及+初级认证”双轨模式,形成“普及教育打基础、专业认证强能力”的分层培养体系,让自救互救更有保障。五是大力宣传推广。学校将急救教育开展情况通过媒体宣传、社团活动、公益宣讲、校园义诊等多维度传播,形成传播闭环,营造出人人学急救的良好氛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