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立足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构建“企业深度参与、全链条协同”的“四共”订单式培养模式,以龙头企业真实需求为牵引,通过校企深度绑定,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培养就业贯通。
一、构建“四共”机制,实现校企育人全链条融合
菏泽职业院校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特色订单班,实施“四共”深度合作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前沿。一是共定目标,需求导向精准设班。学校紧密围绕菏泽“231”产业体系及县域机电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文旅等主导产业布局,联合企业精准研判未来2—3年技术技能人才缺口,分层分类设立订单班。鄄城中等职业学校对接智能装备产业设立“三喜智能制造班”,对接服务信息技术产业设立“博智知博大数据班”等,确保人才培养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龙头企业用人需求高度契合。二是共编课程,真实项目融入教学。企业深度参与课程体系重构与教学资源开发,将生产一线的最新技术标准、工艺流程和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巨野中等职业学校与山东聚祥机械有限公司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共同编写《车工技能》教材;鄄城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德诺浩合作开发“双元制”课程,直接将企业级发动机拆装、复杂电路检测等实训项目作为核心教学内容。三是共管教学,企业导师全程赋能。合作企业派遣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讲师或“企业导师”,定期进校开展专题技术讲座、实操示范,并深度参与学生的实训指导和过程性考核。企业导师将行业最新动态、岗位核心素养要求直接传递给学生,有效缩短了学生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距离。四是共拓就业,入学入企无缝衔接。订单班学生完成学业并通过校企共同考核后,享有进入合作企业优先就业的“绿色通道”。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机制,学生在校期间即能深入企业进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实现“入学即入行、毕业即上岗”。
二、长效保障,“三联动”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为确保订单培养模式的长效运行和持续优化,建立“需求—资源—评价”三联动保障机制。一是需求联动,建立常态化校企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合作企业及行业协会进行深度对接,重点研判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企业用人需求变化,并据此及时调整订单班设置、招生规模和课程内容,确保培养方案始终紧贴市场脉搏。二是资源联动,推动校企资源双向流动与共建共享。企业为订单班学生设立专项奖学金、提供先进实习设备。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实训基地,将企业的生产设备、技术标准引入学校。菏泽市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数控机床设备,保障实训条件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接轨。三是评价联动,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评价体系。订单班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依据校内考核,同时纳入实际岗位上的实习表现、任务完成度、职业素养等,由企业导师进行评价并纳入最终学业考核。通过建立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评价机制,倒逼教学改革,确保输出的毕业生真正符合企业用人标准。
三、校企同频共振,精准育才赋能产业升级
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建立,实现了菏泽市人才高质量培养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频共振。一是以岗定培,强化人才精准输出。订单班年均稳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500余名,精准输送至机电制造、新能源、信息技术等区域重点产业。毕业生以“技能扎实、适应力强”备受企业青睐,订单班学生就业率达97%。二是贴近市场,带动企业效益提升。企业反馈订单班毕业生入职后岗位适应周期极大缩短,大幅降低了企业岗前培训成本。三是以赛促教,蓄力赋能教学教研。通过“以赛促学、赛学互促”,突出德技并修,有效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育才环境。2024年,菏泽市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2项,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