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为抓手,创新打造线上“阳光小青”智慧服务平台与线下“轻听”午餐会双轨运行机制,通过全员协同、全程贯通、全方位的育人实践,及时响应学生需求,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形成了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上下联动,强化协同育人机制
学校建立“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师生共治”的协同机制,将育人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智慧联动”织密服务网。依托“阳光小青”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我投诉、我建议、我咨询、我报修、我招领”五大核心模块,结合“一物一码”“一室一码”精准定位技术,实现诉求响应“零时差”。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接诉即办”,生动诠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一线问需”架起连心桥。学校在“阳光小青”智慧服务平台基础上创新升级,构建线上线下双向联动的诉求响应机制。每周校领导参与“轻听”午餐会,围绕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建立“现场回应-即时调度-限期反馈”闭环管理机制。推动“实训设备优化”“非遗文化传承”等多项学生建议转化为具体决策,打通参与学校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多元共治”绘就同心圆。学校构建起“智慧平台+网格管理”双轮驱动机制,依托“阳光小青”平台建立跨部门“接诉即办”响应体系,实现10余个处室数据互通、协同处置。同步组建了由学生党员、辅导员、后勤职工构成的“三级网格员”队伍,累计处理诉求532件,学生满意度达90%以上。
二、贯穿全程,完善成长助力体系
学校构建覆盖“入学适应—学业发展—实习就业”的全程服务体系,通过延伸育人链条,确保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获得持续关心支持,让教育关怀贯穿学生们从踏入校门到走向社会的每个关键阶段。把高效响应诉求与前瞻式服务相结合。“阳光小青”平台依托一站式服务、一体化推进、先一步思考、一次性解决、一办就满意“五个一”服务理念,建立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每月风险研判会,预判周期性热点问题,投诉量下降超85%;针对集中问题发送提醒函,真正实现从“接诉即办”转向“未诉先办”。将需求导向与学生参与治理相结合。建立常态化学生诉求响应机制和民主参与平台,将学生发展需求深度融入治理体系。依托智能化意见征集系统,实现学生建议的精准采集、科学评估和高效转化,推动合理化建议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程。在生活服务方面,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升诉求解决时效;在教学实践环节,通过优化指导体系,有效提升实训设备使用效能。将治理赋权与成果反哺相结合。在办学治学过程中高度重视吸纳学生意见建议,让学生体会到从“提建议”到“见实效”的价值感。学生深度参与学校治理不仅优化了服务体验,更通过赋权激发学生责任感,为技能培养与价值观塑造提供深层支撑,形成“治理创新—育人提质—成果共享”的良性循环。学校学生获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等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
三、多维浸润,深化全面发展格局
学校持续深化“服务即教育”理念,将解决问题与培养责任感、提升治理参与感相结合,打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打造全时空的育人体系。学校围绕“爱国、知礼、诚信、阳光、勤奋、成才”六大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研究制定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十大育人”系列制度文件,细化实施路径和工作任务,将“三全育人”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构建多维育人生态。学校创新打造线上线下融合互通的“大思政”育人体系,实现思政教育全方位、多层次覆盖。线上平台构建心理健康服务矩阵,建立专业化心理干预机制,成功化解多起心理危机事件;精心打造的心理育人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彰显思政教育创新成果。线下创新文化育人载体,通过特色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育人品牌,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实效。践行服务育人关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服务育人融入校园生活各环节,通过优化餐饮服务体系、改善生活服务保障、提升后勤响应效能等举措,切实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持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了管理服务水平,实现了学校内涵式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