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维赋能” 构建心理育人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5-05-23 19:08 浏览次数:

青岛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秉承“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办学理念,创新打造“机制筑基、课程浸润、生态护航”三维心理育人体系,构建“三维赋能”心理育人新模式。学校承建青岛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获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测评示范基地。

一、机制筑基,打造“全链条”心理健康防护网

一是智慧预防,织密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4年—2026年)》《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等十多项制度。构建“云端+地面”双轨监测机制,依托华东师范大学云心理测量与管理平台和多模态分析系统,建立覆盖全体学生的电子心理档案,打造科学分级预警体系,实施“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创新“三会三报”机制,依托学院副书记例会、校院心理联络会、学工沙龙、辅导员月心理摸排、心理委员周信息报告等机制形成立体化心理健康预警网络,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预防。二是精准干预,打造专业化支持体系。学校建成370平方米智能心理拓展基地,配备VR身心反馈放松训练、全息宣泄游戏互动等六类先进设备。创新“问题导向”干预模式,开发宿舍关系沙盘、睡眠体验工作坊、音乐疗愈工作坊等十二大特色项目,年服务学生3000余人次。建立在线咨询平台,24小时响应心理诉求。三是长效跟踪,构建闭环式关爱机制。出台《特殊群体心理关爱指导手册》,建立“五位一体 多维融创”跟踪体系,统筹学院领导、教师、朋辈群体、家长等力量形成关爱共同体。组建“一名危机学生、一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学生个性化心理关爱方案,对重点学生实行专班跟进,制定个性化方案300余份。

二、课程浸润,构建“全维度”心理教育矩阵

一是立体课程体系,打造浸润式学习空间。构建“必修+选修+实践”三维课程体系,创新“1+N”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依托校级在线精品课程资源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特色化课程20余门,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微课视频、翻转课堂、问题研讨等教学手段,编制个性化《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理成长手册》,课程累计浏览量突破207万次,覆盖学生7129人,课堂互动超1.3万次。依托社会与情感能力加盟项目校,组织编写符合学生实际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校本教材。近三年获批省部级课题5项,荣获全国高校心理健康微视频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近30项。二是师资赋能工程,锻造专业化育人团队。实施辅导员“123”成长计划,构建“理论+实践+成长”三维培训体系。设置心理健康知识图谱、危机干预技能、教师自我关怀三大模块,每学期开展集中授课、实操演练、线上学习、小组研讨等20学时专题培训。建立“导师制”传帮带机制,组建心理育人专家库,开发4个标准化培训课程包。辅导员团队获评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指导案例、宣传作品、IP形象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短视频大赛一等奖等奖项,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得到较大提升。三是实践育人平台,构建体验式成长闭环。创新“心理+艺术”实践路径,开展心理剧展演、沙盘疗愈等50余项活动,将心理行为训练纳入实践学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覆盖。建立4个社会实践基地,将心理服务延伸至社区、中小学,年开展公益活动20余次,年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实现知识学习向能力转化的育人闭环。

三、生态护航,构建三位一体育人共同体

一是家校联动,架设协同育人立交桥。创新“云端+实地”双轨共育模式,打造家庭教育资源矩阵。组织辅导员、心理教师、学院副书记等组成家校共育讲师团,录制涵盖亲子沟通、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等12个模块的线上课程,辐射家长2000余人。构建“三三三”家校共育品牌,联合胶州市教体局开展家庭教育助跑项目,通过个案咨询、读书沙龙等形式解决亲子沟通等难题百余个。建立家校联络动态反馈机制,年均家访200余次。二是五育融合,激活心理育人新动能。立足“校-院-班级-宿舍”心理健康四级工作体系,学校实施“五育融合联动计划”,将德智体美劳五育与心育充分融合,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二级学院依据各自专业特色建立7个二级心理辅导站,构筑班级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大学生心理协会、心理戏剧社等朋辈互助平台,精准提供有深度、有温度的心理育人服务。三是社会协同,拓展心理服务新场域。与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胶州市心理康复医院结成“医校结合”心理健康服务共建单位,开展心理科普进校园等活动。建立心理危机转介诊疗机制,畅通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心理危机转介的绿色通道,确保学生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心理援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