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聚焦健康中国战略,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通过铸医魂、修医德、精医术、传医道“四位一体”培育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蓄势赋能。
一、坚持思想引领,铸就精诚医魂
学校实施以中国精神为统领的“三个一”思想引领工程,构建感悟式、体验式、情境式铸魂育人体系,实现“人人读、人人讲、人人看”浸润式教育全覆盖。一是编写《中国精神学习读本》,开展班委领学和学生自学,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激励学生感悟初心使命。二是组织多层级联动宣讲,“领导带头讲”,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为学生讲党课和思政课;“辅导员全员讲”,组织辅导员成立中国精神文化宣讲团,为学生党员现场讲授中国精神;“学生主动讲”,依托文化艺术节、医学人文周,开展“我来讲精神”系列活动。三是成立“医知学社”,以原创红色话剧展演为载体,编演《信仰之名》《星火初燃,精神永颂》《赤心中华》《东岩纪事》等话剧,通过讲述大时代中普通人的小故事,鼓励学生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思考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让思政育人实起来、动起来、活起来。
二、紧扣关键节点,涵养高尚医德
学校积极探索“文化教育、仪式教育、实践教育”修德育人路径,精准化覆盖“入学、在校、毕业”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扣好第一粒“医德扣子”。一是将校园文化融入新生入学教育,组织参观校史馆等文化阵地,让学生形成对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大学精神等优良传统和共同价值观的第一印象;组织新生聆听院士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在入学伊始便坚定求学期间的职业愿景和价值追求。二是将人文关怀融入学生在校教育,聚焦“平日”,定期开展爱心志愿活动;聚焦“节日”,在中国医师节带领学生重温医学生誓言,积极献血;聚焦“假日”,组织暑期“三下乡”、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三是将主题教育融入学生毕业教育,为毕业生党员开展党纪学习主题教育,为全体毕业生开展医德主题教育,印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手册,宣讲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三、深耕临床实践,淬炼高超医术
学校秉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理念,将“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作为高质量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构建“学校+医院”“课堂+课外”“医院+学院”的专业育人矩阵。一是推进“早临床”,实施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增加医院临床学习时间,遴选临床医学专业教改试点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课程教学改革,联动附属教学医院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展“早临床”见实习,更加突出岗位胜任力导向。二是坚持“多临床”,充分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优势,每年举办动手操作能力大赛、医患沟通情景剧大赛、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等。三是注重“反复临床”,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实施“医学+X”临床实践培养模式,促进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2022年临床医学专业和眼视光学专业分别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四、厚植专业情怀,传承师者医道
学校扎实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深入践行“亲其师,信其道”的教育理念,构建“教师+导师+大师”的“三师协同”学生服务与支持体系,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坚持课堂主渠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期举办“教学相长”师生座谈会,开展新学期课程学业指导,解答课程学习困惑。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办学院课程思政案例大赛,编纂覆盖全部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集,获评多项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案例、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荣誉。二是实施本科导师制,发挥导师辅导作用。为本科生聘任“一对一”导师,并由其负责在本科生学习全学程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科学研究、就业创业等方面给予辅导和帮助,为导师和学生搭建了沟通桥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三是举办医知大讲堂,发挥大师引导作用。常态化邀请国家卫健委改善医疗服务先进个人、山东省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先进典型为学生开展职业教育,鼓励学生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