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东营市:奋力打造市域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东营样本”
发布日期: 2025-04-27 19: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东营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为宗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创新,实现了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跨越。所辖县区(开发区)全部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成为全国全域通过普及普惠县国家评估认定的6个市(州)之一。

一、系统擘画、持续发力,扩充资源保“普及”

东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将其作为保障民生和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纳入《关于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进行安排部署,全市建立起了以公办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实现城乡适龄儿童应入尽入。优化完善幼儿园布局。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等因素,编制出台《东营市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5年)》,切实把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及时调整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更好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需求和现代教育体系建设要求。持续扩充普惠性资源。2011年以来,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先后10年将“缓解适龄幼儿入园难”“学前教育扩容提质”等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安排专项资金予以保障。全市累计投入资金32亿元,扩充普惠性学位5万余个,公办率和公办园在编教师占比分别达到76.1%和92.2%。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严格落实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经费。2013年以来累计核拨学前教育资助经费7600多万元,受益幼儿6.3万余人次。

二、城乡统筹、镇村一体,改革发展增“普惠”

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将推进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列为创新突破项目予以攻坚推进,聚力办好群众家门口每一所幼儿园,让城乡每个孩子都有公平享受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机会。办好每一所城区幼儿园。自2010年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出台关于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范管理和使用相关文件,落实配套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四同步”政策,建立起以公办园为主体、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办园格局,充分发挥了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抑收费的重要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了城区普惠性学位供给。办强每一所乡镇幼儿园。将建设高质量乡镇中心幼儿园摆上重要位置,2011年所有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全部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序列,落实经费和人员保障。深入实施“强镇筑基”行动,用足用好资金支持、教师培训等10条专门扶持政策,提高乡镇驻地幼儿园办园水平。办优每一所农村幼儿园。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每个乡镇(街道)均依托中心园设立一个(或多个)法人机构,形成镇域内“一个法人、多个园区”管理模式,实行党建、业务、师资、经费等八方面一体管理。目前,全市组建学前教育集团、结对联盟等321组,实现了优质普惠资源全覆盖。

三、优化师资、落实待遇,队伍赋能强“后劲”

在政策措施、经费保障、业务培训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配足配强师资队伍。自2011年以来,市域内所有公办幼儿园全部列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设立事业机构。完善待遇保障机制。积极落实公办性质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建立以县乡财政为主的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保险待遇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五险一金”全覆盖。自2014年起为乡镇农村公办幼儿园正式工作人员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市县乡园分级负责,落实全员培训制度。通过专家引领、实践反思、课题研究等举措,着力培养学者型、专家型幼儿教师。有8人被认定为“齐鲁名师、名校长”,6人获评全省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标兵”,1人获评“齐鲁最美教师”。  

四、规范管理、专业引领,科学保教促“优质”

对标国家、省市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坚持科学保教,注重教科研引领,全面提高保教质量。深入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持续打造“爱的智慧”育人品牌,家园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在全市开展办有温度的教育大讨论、千名教师访万家等“十大活动”,激励引导幼儿园教师、家长将“爱的智慧”融入保教工作和家园共育实践中,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行为动态监管,定期开展安全联合检查和集中整治。严格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指导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加强幼小科学衔接,所有县区均被确定为省级科学保教引领区或游戏活动实验区。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市教科院实行教研员定点联系幼儿园制度,开设“学前教研流动讲堂”,定期组织幼儿园保教质量综合视导,助推保教质量不断提升。市县乡三级教研团队每年开展送教助研、专题研讨、经验交流教研等活动100余场,受益教师7000余人次,实现专任教师参与教研全覆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