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山东省教育厅!
当前位置: 首页
> 互动 > 征求意见
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发布日期: 2025-04-23 14:53 浏览次数: 99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足球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省教育厅牵头研究起草了《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一、征求意见时间

2025年4月23日—5月2日

二、意见反馈渠道

(一)将意见建议发送至山东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邮箱:twy@shandong.cn。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建议邮寄至济南市市中区舜耕路60号山东省教育厅305房间,邮编:250002,请在信封上注明“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意见建议”字样。



山东省教育厅

2025年4月23日


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足球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推动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体发〔2024〕1号)、《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24〕1号)文件精神,制定如下措施。

一、提高普及水平。研制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足球教学训练指南和教学资源,加强足球教学质量监控。中小学校要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并纳入大课间和课后延时服务,普遍成立足球兴趣小组、社团或俱乐部,积极参加校内外足球比赛和足球活动。高校要强化公共体育课程足球教学,开足上好足球课。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足球趣味活动。高质量建设3000所左右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坚持男女足协同发展,推动青少年女足运动普及与提高。广泛开展“快乐足球”专项志愿服务、公益足球赛、幼儿园足球嘉年华等各类足球公益活动。

二、畅通人才成长渠道。鼓励各地建立“小、初、高”校园足球人才“一条龙”升学体系,允许小学、初中优秀足球人才跨学区合理流动、成建制升学。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高中学校组建足球特色班,符合条件的可突破市域范围内招收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有序扩大体校与本科高校“3+4”校园足球人才贯通培养规模,探索开展普通高中、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贯通培养试点。高质量推进新型足球学校、足球职业学院试点建设。有序扩大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规模,持续增加足球运动专业和其他专业足球方向学生招生数量。实现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新型足球学校、高校足球学院、职业俱乐部等培养路径衔接贯通。

三、强化人才培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三级不同年龄段相衔接的高水平足球队,畅通选材渠道。支持依托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市、县级足球青训中心,到2030年,实现市县级青训中心全覆盖。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与青训中心融合共建。布局建设5个省、市、县(市、区)共建校园足球高水平综合改革试点区。加强各级体校与普通学校资源互补共享,联合名校办名队。支持省属高校与职业俱乐部、省优秀运动队共建职业、专业足球队,对进入职业俱乐部梯队和一线队的高中生、大学生可按规定保留学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足球青训机构,纳入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培育评估。

四、完善竞赛体系。各级教育、体育等部门统一制定年度竞赛日历,建立比赛共办、成绩互认机制。建立健全赛事体系,构建以“省长杯”为引领,山东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联赛、“体彩杯”中小学校体育联赛足球比赛等3个品牌赛事为支撑,国际、区域邀请赛等为补充的“1+3+N”校园足球赛事体系。鼓励校园足球队伍参加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地方预选赛、决赛阶段比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每年要举办一届覆盖全学期的校内联赛,积极组织参与校际联赛。健全赛事举办方、参赛(训)单位、运动员家庭多方保险投入机制,完善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

五、加强师资力量。充实校园足球师资队伍,建设优秀足球教师、教练员资源库,探索建立区域内足球教师、教练员共享机制,落实优秀退役球员、教练员进入学校担任、兼任足球教师和教练员的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聘请高水平国外教练员。实施“职业足球校园行”计划,组织全省职业高等级教练员、裁判员和运动员到学校帮教带训。加强校园足球教研工作,到2027年,全省建设50个省级校园足球名师(名教练)工作室(站)。加大培训力度,每年省级培训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不少于1000人次。完善足球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明确职称评聘标准,确保在职称(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表彰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

六、加快场地建设。稳步提升社会足球场地、校园足球场地数量,完善足球场地配套设施,城区老旧设施改造优先预留足球场地建设用地,新建和改建学校要统筹考虑足球场地设施建设。针对青少年足球培养特点,在社区、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建设小型多样、灵活适用的足球场地。探索建立区域内足球场地发展管理共同体,形成教育与体育、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学区与社区共建共享场地设施的长效机制。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足球场地,社会公共足球场地应向青少年免费开放。

七、推进国际交流。将校园足球国际交流纳入中外友好城市交流项目以及中外校际交流项目。建立各地、各高校与国外足球发达地区和优秀职业俱乐部合作机制,选派优秀青少年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培养锻炼,邀请足球发达国家青少年到省内学校交流互鉴。每年选送20名左右优秀足球教练员赴足球发达国家培训。鼓励各地邀请国内外高水平足球教练员开展足球师资培训。支持各地加强与国际组织和专业机构的交流合作,组织或参与国际青少年足球赛事活动。

八、强化数智赋能。完善省级校园足球信息化管理系统,打造赛事服务数据库,依托“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赛事报名、成绩公布、证书打印查询等线上办理。建立教练员共享资源库,明确教练员准入标准和选聘流程,实现学校与教练员的双向选择。健全校园足球人才数据库,强化过程性评价,实现全过程追踪、精准化管理。推进可穿戴设备、足球教学终端等智慧体育设施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

九、加强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精神,培育健康向上的足球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举办校园足球系列主题活动,选树青少年校园足球先进人物和体教融合典型,讲好校园足球故事。加大对青少年校园足球赛事活动宣传报道、电视和网络转播,鼓励开展周中主客场赛制,打造校园足球“最美主场”,彰显校园足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足球起源地”文化优势,不断加大对足球文化研究、保护和挖掘的力度,打造“足球故乡”文化品牌。加强赛事监督与指导,强化裁判员公正执法、参赛人员遵纪守法、观赛人员行为规范的约束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十、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各级校园足球工作领导机制,强化成员单位工作协同,建立自上而下的校园足球教育督导、考核评估体系。省教育厅会同省财政厅从省级教育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相关资金,支持开展改革试点区建设、师资培训、赛事组织等。省体育局在体育彩票公益金中统筹安排相关资金,用于支持省级青训中心、足球联赛等。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政策保障力度,指导学校按规定统筹公用经费等相关经费渠道,支持开展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等活动。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支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鼓励设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基金,构建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



《加快推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一是推动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的必然要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24〕1号)提出“教育部门履行好青少年校园足球主管责任,负责校园足球的统筹规划、综合管理和推进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5—2035年)》《2025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教育部2025年工作要点》均提出“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发展。”2024年12月,省政府主要领导对我省校园足球工作作出批示,“要深入研究务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足球人才培养质量。”这对推进我省校园足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是提升我省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2024年我省集齐了教育部推出的校园足球改革试点任务,涵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师资场地设施保障等多个方面,这为我省校园足球工作全面提质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经调研发现,我省校园足球工作仍然存在部门间协同机制运行不畅、人才成长通道尚未完全打通、专项资金投入规模不足且使用效率不高、场地师资条件保障有限等问题,严重制约校园足球工作发展。因此,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多方联动的工作体系显得极为迫切,出台综合性校园足球政策文件,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协同推进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成为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起草过程

2024年6月,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要求,我处组织校园足球领域专家组成工作专班,开始文稿的起草工作,在形成初稿的基础上,分别于8月和10月征求厅内相关处室(单位)及部分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直部门意见建议。2025年2月,召开省青少年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组织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校园足球工作人员、学校足球教练员研究论证。3月份,在厅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征求各市人民政府、省直部门意见建议并修改完善,形成现文稿。

三、主要内容

《若干措施》共分为两个部分,共十项内容,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是围绕提高普及水平、强化人才培养、完善竞赛体系、加强师资力量等九项内容提出工作举措。

第二部分为组织保障。主要围绕完善工作机制、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要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