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槐荫区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抓手,强保障、优供给、提质量、促发展,持续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的满意度,2024年顺利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槐荫学前教育向“幼有优育”迈出坚实步伐。
一、守初心、担使命,汇聚统筹谋划“向心力”
槐荫区坚守教育初心,凝聚全区合力,以体制革新托举“教育强区梦”,用机制保障点亮“人才强教魂”。一是政策引领,规划先行。将学前教育纳入全区发展规划,制定《“十四五”学前教育固本强基培优提质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总体规划》《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普及普惠发展目标、任务举措和保障机制,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撑。二是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成立区委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专班,构建政府统筹、教体局具体推进、相关部门和办事处协调配合的“1+1+N”工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20余次,合力解决发展难题。三是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近三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不断增加,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发展。
二、秉臻心、聚合力,深化提质升级“源动力”
槐荫区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合作引进,不断扩充资源、加大供给,让优质学前教育惠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位幼儿。一是资源供给发力。2017年以来,建成幼儿园37所,新增学位1.6万个。普惠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省一类及以上优质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到94%、64%、90%,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二是集团化办园聚力。出台深化集团化办园实施意见,组建12个幼教集团,采取“整体输出”管理体制,同时尊重园所差异,鼓励自主创新,推动多元文化融合,实现“和而不同、同绽芳华”的办园格局。三是合作办园借力。积极践行“开放办园”理念,与省学前教育中心等单位签约合作12所公办园,成立合作办园幼教联盟,通过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塑造“共生共荣、特色竞辉”的办园生态。四是重点项目蓄力。实施项目提升年,全域深化“五项驱动·和美共生”项目,聚焦全环境育人、品德启蒙等关键词,助力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主学习、快乐生长。
三、筑匠心、汇资源,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力”
槐荫区探索构建“一轴四驱多圈层”教师研训体系,培育“懂爱、会爱、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一是以“需求”为导向轴,精准适配研训供需。围绕时代、教育、园所和教师四个层面需求,开展实地调研、调查问卷等活动20余次,收集教师“教育科研”“家园沟通与合作”等专业成长需求15项,“一需求一对策”制定措施办法,精准适配研训内容。二是以“四驱”为动力源,创新研训思路场景。坚持“分层施训、全景带教、项目实训、资源联动”四轮驱动,举办园长“格治”论教、教师青荷论坛等活动10余场,组织新入职教师全景跟岗;依托北师大、首师大等高校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品格示范园37所,21所幼儿园参与北师大品格教材编写。三是以“多圈层”为共生体,助力多主体共融共生。聚焦新教师、新秀教师、骨干教师、双名教师成长打造“多圈层共生体”,推出实战式职前培训、沉浸式岗位研训、试用期贯通式考核“三段贯通”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培养山东省特级教师2名、齐鲁名师2名、市区名师8名。
四、持恒心、提效能,提振内涵发展“新活力”
槐荫区坚持党建引领,重规范、抓精细、提品质,让老百姓家门口的幼儿园规范、优质、有内涵。一是“党建+”强效能。组建16支党员先锋队,打造党建品牌矩阵,成立“三幼逐梦”等10家党员名师工作室,聚焦铸魂育人、服务提升、改革创新,以党建引航,助推发展之舟。二是精细化管理添动能。落实济南市幼儿园保育教育服务规范的地方标准,出台精细化管理规范40条。三是民办园监管促规范。出台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和星级评价方案;建立资金监管平台,加强风险防控;完善网格化触点式管理,强化日常安全管控;实施“一对一”帮扶,规范办园行为。四是生态教研提质量。成立7大教研指导责任区,覆盖全部幼儿园。构建“观察-分析-支持”闭环,推动“游戏即学习,生活即课程”的理念落地见效。区域教研项目荣获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成果特等奖、入选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提升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