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大学:“双思课堂”助力新文科人才培养
发布日期: 2025-04-11 18:15 浏览次数:

近年来,青岛大学积极推广“双思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以“课程思政+思维教育”为核心理念,积极发挥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作用,探索新文科人才培养新路径,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一、倡导“双思课堂”,让知识能力根植于理想信念

“双思”即“课程思政+思维教育”。青岛大学积极打造“双思课堂”课程体系,致力于学生道德人格、价值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价值引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为课程赋予立德树人的任务,使国家认同、文化自信深植学生心灵,内化于心,外赋于形;将课程思政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指导学生“读经典、写感悟、说心得、行大道”,营造“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的良好成长生态。重视思维教育,开设“审辨式思维”“中国传统智慧”“逻辑学”“审辨式思维与商务决策”等思维教育系列课程,在专业课程中开展“翻转式、研讨式、辩论式、实践体验式”教学改革,以思维教育为主轴,用问题链引导思维流,系统强化学生思维品格的培养、思维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智力和想象力,形成学风浓郁的思维型教学文化。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多元实践基地,成立君子思维研习社、决策者研习社,作为深入研究和向社会普及审辩式思维、君子思维等理论和知识的阵地;通过融媒体技术建设云平台,有效拓展思维教育的课堂空间,实现了线上线下课堂内外的融合。依托浮山学术沙龙、学业导师承担科研项目、互联网+等各级各类项目与竞赛,吸纳学生进学业导师团队、进学业导师课题、进城市历史文化遗址,淬炼独立思考、研究质疑和协作创新能力。积极与青岛市各级文化单位开展合作共建,为学生搭建教育实习实践的良好平台。

二、探索网络教研模式,实现校际协同融合发展

在“双思课堂”教育理念理论探索基础上,依托青岛大学数字化、交互式智慧教研室,学校开展跨校主题网络教研,构建起“双思课堂”一体两翼的网络教研共同体。青岛大学作为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民间文献与田野实践”合作单位成员单位,与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高校开展虚拟教研、线上讲座,取得了“双思课堂”协同育人良好成果共享和经验示范成效。在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基础上,青岛大学协同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鲁东大学联合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推广示范“双思课堂”的理论研究及教育实践成果,建设了“沂蒙红色精神”“胶东抗日根据地历史”课程思政课例库及“孔孟东方智慧”思维教育课例库,实现特色资源多元汇聚。青岛大学牵头建立网络教研联席会议制度,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思课堂”教研工作坊,各高校指定专人负责,定期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投入专项经费,保障教研活动的机制化运行。2022年,青岛大学申报的“历史学‘双思课堂’主题式网络教研探索与实践”获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2024年,青岛大学推荐的“历史学‘双思课堂’校际协同育人虚拟教研室”获评山东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

三、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新文科人才培养质量

在推广“双思课堂”的过程中,学校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历史专业全体本科生均进入创新研究团队,近年来培育了“宋朝二十四节气的图像呈现与文化价值”等22项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在专业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历史专业人文创新班继续深造率平均达到80.6%,多位毕业生成为青岛市历史教学名师。历史专业获评“青岛城市史”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3门,“中国古代史Ⅲ”等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立项30余项,教师在《教育家》等报刊发表“双思课堂”教研论文40余篇。2021年,学校历史学专业获评历史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关成果“新文科视野下审辨式思维教育与历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改革”获山东省第九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青岛大学“双思课堂”理论研究和育人成效被《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