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深入推进文化“两创”,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创新采取“专修+普教”模式将“读经典、用经典,知行合一”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思政教育的关键,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生态。
一、深刻把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文化本质
学院自2010年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牢牢把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文化本质,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汲取力量,围绕“道德”培养,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先后提出“培养感恩品德”“培养君子品格”的教育主张,以增强全体师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持续提高师生道德水平,提升师生道德境界。2013年,学校被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授予“青岛市道德讲堂示范点”。
二、扎实开展“经典赋能、启智润心”的文化教育
学校先后成立国学院、文化中心、东佳书院、经典研究院等机构负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和推广,目前已形成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四书”为核心,延伸到经史子集的相对完善的国学经典研究体系。通过研究,挖掘、凝练国学经典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着力开掘“君子文化”的深厚内涵,赋予“君子”的新时代内涵,创立并打造“君子向未来”文化教育品牌。依托经典,学校创新研发了《恰同学少年》《青春恰自来》等校本学习材料,建设了《百善孝为先》《学贵立志》《立志保家国、读书做君子》《从天地生民到继往开来》等一系列集中研修课程。自2016年开始,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纳入新生入学教育,2018年,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在校生进行通识教育。2023年以来,学校将以文化人作为党建引领的基础工程来抓,每年举办“君子向未来”道德养成与家文化论坛,常态化开展“君子向未来”系列课程研修,建设孔子学堂,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节,推进以君子文化为底蕴的“四成”教育,全力培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以“孝”为本,以“仁”为体、以“智”为用的当代君子。
三、探索打造“专修融通、普教熏修”的文教模式
学校创立了相对封闭式专题研修模式,分别开展时长不同的研修学习,帮助学习者围绕经典一门深入,深思悟透、融会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智慧。学校“君子向未来”专题研修学习目前已开展36期,培训覆盖了不同层面、不同群体,其中累计完成教师班培训1700余人,完成学生班培训9400多人。除去专修学习以外,学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依托项目载体助推文化的践行,在新生入学期间,学校开展爱国主义立志教育、孝亲尊师感恩教育、礼仪行为规范教育等活动,举行祭孔典礼暨新生拜师仪式,引导学生尊师重道、亲师信道,组织学生参与“光盘打卡”活动,培育勤俭节约品德,针对毕业生开展敬业主题教育,引导同学们爱岗敬业,强化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提升,组织开展无偿献血、社区志愿服务、敬老尊贤、晒家风、讲家事、制家谱等活动。学校组织开展“五个一”活动,即立一个志、读一本书、反一次思、行一次孝、日行一善。引导学生向上、向善,全方位涵养“君子品格”,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