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职业学院以“五个聚焦”为抓手,紧扣学生安全、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领域,构建起“责任明晰、防控精准、响应迅速”的校园安全生态,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安全保障。
一、聚焦机制建设,守好校园安全“责任田”
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以“管业务必须管安全”为准则,构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体系。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出台《安全工作责任分工实施方案》,从监管、保障、考核三方面压实各级责任。通过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部署年度安全工作,将任务清单分解到责任部门,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安全责任落地见效。出台《校园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分级管理、专群结合、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覆盖全校2万余名师生,实现一张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师生联动、全员参与”的安全治理格局,使师生员工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聚焦隐患清零,拧紧风险管理“防控链”
学校坚持科学规划,有效整合,本着尊重客观、服务专业、少损耗、利管理、增安全的原则,进行实训资源整合调整,提高实训管理和利用效率,减少师生课间转场奔波,降低安全风险。推行“校—系—室”三级管理机制,严格管好实训管理中心所属36个公共机房,充分利用智慧电控,实施24小时监控;坚持日检查和周巡查制度,及时排除隐患;实施机房“首用安全培训”制度,组织逃生演练,提高快速疏散能力;加强机房设备维修维护,张贴重点部位警示贴,提高机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学校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在食堂、超市等公共场所设有“两个责任”公示板、监督建议及投诉电话,对食堂的食品进货查验、餐饮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制作及食品留样等关键环节进行实时管理、全面管控,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聚焦意识提升,推进创新教育“全覆盖”
学校秉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聚焦师生安全意识提升,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将学生返校首月定为“安全月”,各系围绕防溺水、反诈、实验室安全等主题开展班会,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推动安全知识入脑入心。邀请高新区公安分局民警开展《反诈第一课——不做电诈工具人》专题讲座,线上线下参与师生达5000余人次,结合“3・15”“安全生产月”等节点,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技能比武等活动,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演练+文化浸润”立体化教育模式,累计培训师生1.2万余人次。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设立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知识纳入日常教学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与自我调适能力。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普及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师生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全方位守护师生的心理健康,为校园安全稳定注入“心”力量。
四、聚焦重点区域,夯实消防安保“防火墙”
学校以“本质安全”为目标,开展全链条消防隐患治理。2024年底委托专业机构检测5580处建筑电气防火点位,建立专项档案;2025年制定《“大安全”工作要点责任清单》,将消防设施维护、动火用电管理等35项任务“挂图作战”,召开5次整改推进会,实现立行立改隐患“动态清零”。为强化消防管理力量,学校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组建“学生志愿消防服务队”“校园义务巡逻队”“校园安全纠察队”等学生义务社团组织,在校内安全巡逻、重大活动交通疏导、安全隐患排查报告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升级“校园天眼”系统,实现24小时消防预警监测。2025年春季开学后,组织开展全校消防安全公开课和疏散演练,切实提升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五、聚焦智慧安防,架构数字守护“隔离网”
学校不断完善“平安校园”体系,形成督查、巡查、自查相结合的立体安全检查网络。依托“智慧校园”建设,学校推进“4个100%”安防工程(重点区域监控覆盖率、一键报警联网率、智能门禁安装率、技防系统达标率),构建“秒级响应”的应急处置网络,实时采集设备运行、能耗数据,动态监控设备利用率和共享率,以数据驱动实训安全管理决策,实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置”。智慧安防体系运行以来,校园安全装上了“数字安全阀”,预警响应速度极大提升40%。为更好地反映师生诉求,学校还搭建了“易校园”“e捷办”“e师声”“接诉即办”等服务平台,畅通诉求渠道,全面收集师生员工对学校建设发展的相关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