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树立“高精尖缺”人才导向,突出引育结合“双轮驱动”,深化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不断推动科研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党管人才,把好人才工作“方向标”
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把党管人才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健全党委“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工作机制。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科研、教学、财务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院系等二级单位主动作为,全院广泛参与的“大人才”工作格局,为人才成长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创新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机制,实施党委书记和院长人才工作项目,常态化开展“院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座谈会”等活动,促进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学院各项事业。加强对非党员高层次人才、青年教师的政治吸纳和培养,广泛凝聚人才合力。三是深入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围绕学院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构建符合高职发展实际和系部专业特点、可示范可推广的“双带头人”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头雁引领、党政事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模式。学院获批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山东新闻联播对学院高层次人才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一是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坚持人才与发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高起点制定人才引育指向标、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实现人才“增量+质量”双突破。二是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实施“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育工程”“青教育才工程”,开展“优才计划”“人才回引计划”“校园招聘”等系列引才工作。近三年,累计引进紧缺专业人才210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7人;聘用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558人、聘请企业技术骨干1093人担任学院行业导师、兼职教师,参与学院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三是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推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组织高层次人才开展“企业行”“县区行”“项目行”等活动,通过与各企事业单位深度对接,让高层次人才“进企业、进平台、进项目”,在实践中、项目中各展其才。近三年,34名教师受聘担任企业专家、顾问、科技副总等,选派优秀教师赴企业、行业挂职锻炼40人次,骨干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1700余人次,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素质。建成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数字经济产业创新中心等2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培育出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青创团队等省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
三、坚持深化改革,激发人才内生“动力源”
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向人才流动,把招才引智当作“一把手”工程,推动重点项目、特色产业、产研平台向博士人才团队集聚。出台教职工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管理岗位挂职学习锻炼等育才办法,为教职工在职读博、访学研修、挂职锻炼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汇集专项资金用于博士团队、科研团队建设,以真金白银的诚意,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活力,全面提升学院人才引育竞争力,助力招才引智跑出“加速度”。三是出台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采取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使高层次人才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密切联系,切实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四是出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给予教师或团队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得低于转化收益总额的70%,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融合,激发了人才科研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