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发展、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抢抓“万亿蓝海”新赛道,探索低空经济新模式,赋能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学校已建成“低空空域管控服务中心”,成立市域低空经济产教联合体,构建起低空经济产教协同创新生态。
一、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低空经济样板
一是建成低空路网体系。学校采用北斗网格位置码技术,绘制了学校周围5平方公里的低空三维图,建成了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准匹配的低空路网体系,为打通低空交通“主动脉”提供成功经验。二是培育特色应用场景。学校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培育特色应用场景,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学校建成校园物流示范场景,场景内建有2个无人机起降场、3台物流无人机、26套智能外卖柜,覆盖全校13栋学生公寓。通过物流起降场建设、物流无人机采购、配送小程序和平台开发,实现了校园外卖统一规范管理,形成了“即时响应+无人运输+上门配送”新模式。三是建成低空空域管控服务中心。学校在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建成了全国高职院校中首个低空空域管控服务中心。该中心融合飞行管控、数据分析管理等功能,根据低空空域状态进行实时规划导航。依托该中心,学校建立了“科研攻关-中试基地-产业应用”转化体系,实现了5G-A通感一体基站、无人机智能机巢等新型基础设施的集成应用。目前,学校为美团、京东等企业提供技术验证平台,带动周边区域无人机装备制造、飞行服务、数据处理等产业链的企业集群发展。
二、聚焦产教融合,打造服务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
一是建成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学校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等4个重点专业,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联合低空经济领域领军人才,校企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学院,共同开展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二是成立济南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联合莱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南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北斗伏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了济南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联合体现有理事长单位4个、副理事长单位22个、理事单位48个,涵盖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等。联合体统筹各成员单位的优势资源,引入尖端技术,深化产教融汇,打造创新高地,全方位服务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三是建设低空经济产教融合科技园。学校联合相关大型国企、行业龙头企业等共同筹建占地130亩的低空经济产教融合科技园,科技园包括低空经济研究联合实验室、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低空人才实训基地、低空指挥服务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等。科技园的核心业务领域涵盖推动无人机技术、航空物流、低空旅游等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培养适应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等,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聚焦人才培养,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范式
一是推进专业集群建设。学校主动适应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结合行业企业的前沿技术,将相关专业进行系统规划建设,打造低空经济专业群,实现教学资源高度集成、人才共育共享。同时,根据专业群服务面向的职业岗位方向,持续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北京大学、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行业专家来校培训,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二是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学校在低空路网建设、应用场景建设、低空空域管控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组织师生深度参与低空算法应用、编程与控制、组装与调试、低空测绘与数据处理等。依托低空经济产业学院,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实习,以生产实践一线真实情境为标准,广泛开展实习实训和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在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无人机组装”赛项中获国际第三名、中国第一名。三是深化合作就业。学校充分发挥济南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平台优势,搭建技能人才供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2024届毕业生有163人就职于低空经济产业链,参与完成了“海南省航空航天遥感共享服务平台”“泉州市数字空间底座”等多个项目的空间测绘、软件开发、数据搭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