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微山县立足“北方水乡”生态禀赋与产业升级需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通过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培养模式,构建起具有湖区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24年组建全市首个职教集团,整合县职教中心、县技工学校资源,实现招生规模突破1400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82%,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聚焦顶层设计,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一是体系贯通强根基。抢抓政策机遇,建成初中后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基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康养休闲旅游服务等4个专业。深化“职普融通”改革,与济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3+4”本科直通班,开发12门共享选修课程,实现普通高中与职校学分互认。二是专业集群创特色。 围绕“一湖一河”生态经济带,重点培育特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入选山东省第二批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入围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名单。对接渔湖产业优势,打造水产养殖、冷链物流等特色专业群,服务本地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建设。三是阶梯培养优供给。构建“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培养体系,2024年高职招生突破400人,形成支撑县域经济的人才培养链。
二、深化产教融合,激发协同育人新动能
一是资源整合破壁垒。组建鲁西南首个县域职教联合体,打破校际藩篱,建成康养旅游、电子商务等5大特色专业群。与海尔智家、京东物流等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开发8个校企合作课程模块,打造“校中厂”实训基地。二是校企协同育人才。创新“一产业、两培养、三满意、零距离”育人模式:与微山湖旅游集团共建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量超2万人次;联合药业企业培养康复医疗人才,与济南高铁合作“订单班”入选省级典型案例。三是数字赋能促转型。投入专项资金建设智慧教学管理平台,开发“数控加工虚拟工坊”等数字化资源库,新能源汽车维修等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成效显著。同时,依托县职业中专和县技工学校的教学资源,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群体,集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高技能人才专项培训,年均培训规模约8000人次。
三、创新培养模式,打造质量跃升新引擎
一是双师队伍强支撑。实施“青蓝筑基—双师强技—名师领航”成长工程,引进企业技术骨干23人,选派教师赴企实践年均200人次,“双师型”教师占比达65%。组建全国技术能手领衔的教科研团队,开发活页式教材9部,获市级以上荣誉23项。二是赛教融合提质量。构建“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生态,2024年斩获省级技能大赛奖项7项、创客大赛省一等奖1项,培育市级技术能手17人。创新“体教融合”路径,开设龙舟、帆船、跆拳道等特色课程,在省市赛事中斩获佳绩。三是证书贯通拓通道。推行“学历教育+技能证书”双轨制;组织184人参加职业技能中级证考试,通过率92.4%,两项指标均居全市公办学校首位。
四、凸显改革成效,树立职教发展新标杆
一是人才供给提质效。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能力并重培养体系,县域技能人才供给量提升40%,合作企业满意度达98%。实施“一生双证”计划,全面推行“1+X”证书制度,毕业生就业率逐年增加。二是品牌效应加速显现。创新“企业满意、学生满意、社会满意”育人模式,现代学徒制项目实现定制班全员就业。开发“微山湖文化研学课程”,年培训量突破1.5万人次,形成“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特色IP。三是发展能级再跃升。职业教育集团,获评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形成“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的集团化办学“微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