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市:深化教育督导评价制度改革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5-03-25 19:57 浏览次数:

近年来,潍坊市充分发挥督导“利剑”作用,健全督政、督学、质量监测体系,着力构建“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评价引领、结果权威、运行高效”的教育督导评价模式。8个县市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连续2年在全国质量监测大会上作典型发言,省政府对市政府教育履职评价连续5年获评优秀等次。

一、创新督导方式,构建多元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一是创新建立“党政同责”同督的督政制度。制定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明确“党政同责同督”。建立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年度教育综合督导制度,逐县制定问题清单,压实县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抓整改落实责任,近两年通过教育督导,增拨教育经费超12亿元,有力保障教育发展。二是创新建立督学责任区挂牌制度。制定督学责任区建设改革十条措施、督学责任区工作规范、责任督学考核办法等13项文件,4个县市区入选国家督学责任区挂牌督导创新县。探索建立市级责任督学包靠镇街、县级责任督学包靠学校、学校视导员抓好自查整改的市县校三级督学工作体系,118名市级、921名县级、2046名校级督学“点对点”服务学校,去年以来,帮助学校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300多个。三是开展市域全覆盖的质量监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开展3年合作,对全市15个县市区开展三年一个周期,9个学科全覆盖的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全面摸底全市学生发展状况,分析各县市区、各学科存在的短板和弱项,形成《关于2022—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有关情况的通报》,确定12个方面问题并制定6个方面建议,辅助教育决策,推动治理方式变革。

二、制定标准清单,推动教育督导评价专业化

一是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党政履职清单。出台《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重点任务清单》,将国家决策、省定目标和市级重点列入其中,成为党委政府年度抓教育重点难点的“操作说明书”,连续4年推动教育综合改革、校园建设、教师引进等重点任务顺利完成。二是建立促进规范办学的“三张督学清单”。督学前,围绕校园安全、规范办学、“双减”落实、培训治理等17个重点方面制定任务清单,明确督什么和怎么督;督学中,如实记录入校核查情况形成问题清单,明确学校改什么和怎么改;督学后,形成问题台账和整改清单,实施问题销号制度,实现问题“发现、整改、解决、延伸”工作闭环。三是开展市域全覆盖的办学评价。聚焦党的全面领导、政府依法履职、学校自主办学、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等7个要素搭建区域教育评价模型,制定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4个学段办学评价方案,有序开展办学水平评价工程,以评价促进学校开齐开全国家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破除“五唯”痼疾,引领学校绿色健康发展。

三、强化结果运用,以督导评价促教育发展

一是建立刚性使用的督政结果运用机制。对县市区年度教育督导结果,每年在《潍坊日报》公布,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同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根据通报问题性质,建立通报、督办、约谈、问责等制度。潍坊市《督政二十年,督出教育好生态》案例入选全国督导培训讲义。二是建立推动发展的督学结果导向机制。对重点问题印发督导意见书,实行“回头看”机制,对共性问题上升为教育决策,如针对非教育教学事务进校园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管理办法,实施动态监测,通报典型案例。三是实施以强扶弱的督教帮扶“雁阵工程”。根据县市区义务教育督导评价结果,开展乡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全市遴选100余名齐鲁名师名校长组建视导专家库,65所乡村学校自愿申请并提出发展诉求,专家结对帮扶,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目前已成功结成54对帮扶共同体,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四、数智赋能督导,提升督导评价智慧化水平

一是建立数智督导平台。基于潍坊多年教育督导工作实践探索,利用大数据和智慧化赋能开发督导平台,实现方案线上制定、过程管理、问题预警、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等功能,打通人口学籍等数据壁垒,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提升教育督导的精准性、便捷性、科学性。二是建立“掌上通”督学平台。从加强党的领导、安全管理、学生工作、课程、教材与教学管理、教师工作等领域,建立督学清单库,形成责任督学入校督导的“超级大脑”。责任督学通过挂牌督导公示牌扫码入校,线上记录督学发现问题并支持图片、视频等资料上传,云端处理分析问题,形成督学工作报告,全面提升工作效率和问题分析能力。三是探索督导数据发展指数研究。通过2019—2024年教育督导数据分析,研究县市区教育发展趋势及教育发展指数,对教育经费拨付连续下滑、教师引进数量不能满足教育需求、新增学位供给无法有效解决新生入学等教育问题,及时进行预警,提出精准有效建议,辅助教育决策,引导县市区强化教育保障力度,开辟大数据支撑下的区域教育治理新路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