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济南市: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日期: 2025-03-17 19:11 浏览次数: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促改革、融城乡、抓关键、提质量、谋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一、促改革,深度优化乡村教育推进机制

一是顶层设计,系统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聚焦人民群众对“有学上、上好学、服好务”所需所盼,深入落实《济南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方案》《济南市建设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工作重点项目清单》等政策文件要求,系统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工作。二是试点推进,扎实推动教育强镇筑基。印发《济南市深化教育强镇筑基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教育强镇筑基“十大提升行动”,以乡镇驻地学校为枢纽,以连片式发展为方向,建立清单化推进机制,“一镇一策”形成落实清单,全市29个乡镇中省市级试点乡镇达到24个,占比82.76%,5个相对薄弱乡镇纳入“市级提升乡镇”,省市县三级试点达到100%。三是全域深化,持续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放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的合作共建效应,探索形成“优质+新建一母子式”“优质+薄弱一兄弟式”“优质+城郊一伙伴式”三种集团化办学方式,通过集约资源实现城乡教育“零距离”。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城乡教育集团和教研共同体达到181个,有效破解城乡教育“挤”与“闲”“强”与“弱”的分化问题。

二、融城乡,一体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一是一体统筹,系统规划城乡教育资源。坚持教育设施与居住区首期住宅建设“五同步”原则,持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全市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60所。积极推进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形成镇域内“一个法人、多个园区”管理方式,实现党建、业务、师资、经费、资源等8个方面“一体统筹、共建共享”。二是聚焦薄弱,切实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工程,“一校一策”“一项目一策”制定推进措施,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实施校园校舍和设备购置类项目438个,开工率达100%。三是数字赋能,加强镇驻地学校信息化建设。建成市级教育城域网并成功接入省级骨干网,实现全市区县和直属学校的“双万兆”接入,奠定乡村学校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基础。发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用,数字素养培训向乡村教师、电教管理人员倾斜,持续提升乡村学校网络和信息化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

三、抓关键,持续优化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惠师激励,增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力。积极推动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实施“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中小学职称制度,515名乡村中小学教师取得基层中小学高级职称。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足额向乡村教师发放工作补贴。二是激发活力,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持续打造“单位不固定、岗位常流动”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管理机制,2024年参加交流轮岗教师3800余人次,优先安排城乡间的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三是长远发展,提升乡村教师培训成效。举办4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班、21期乡村骨干和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班,参训教师分别达到2100余名、5700余名。

四、提质量,系统优化多元教育服务供给

一是常态清零,控辍保学“一个不少”。全市高位部署,完善行政督促复学、动态监测保学机制,持续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工作。二是精准识别,学生资助“一个不漏”。精准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学段“应助尽助、应免尽免”,累计投入各类资助金5.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3万人。三是五育并举,减负提质“一体协调”。持续推进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贯通学习立交桥,开展“环保集市”地方文化及乡土资源自制教玩具活动,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保教活动,丰富幼儿园教育资源。

五、谋发展,持续推进职业教育赋能乡村

一是专业赋能,技能提升“一专多能”。发挥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产品营销专业优势,为农民工等各类群体提供业务咨询、项目开发、智力支持、产品推广等服务,提高乡村创业致富能力。职业院校独立或联合京东物流集团等企业,开展电商、直播技能培训30余场次。二是人才下沉,产业带动“一村一策”。济南职业学院选派8名优秀党员干部任村第一书记,面向白炭窑村、卧龙岗等十几个乡村,开展产业项目的规划和招商引资工作,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超1000万元,直接带动200余人就近就业。三是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一田多收”。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乡村振兴产教融合共同体,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228名学生从学校走向田野,56名学生成为乡村创业骨干,5项乡村振兴课题立项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专项,在9个村开展智慧农业节水灌溉、智慧养蜂数据采集、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与指导。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