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学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聚焦“一融双高”,强化融合顶层设计、激发融合强劲动能、增强融合发展成效,奋力开创高水平大学特色发展新局面。
一、坚持“三个推进”,强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顶层设计
一是在强化引领中推进融合。出台《烟台大学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实施“党建思政引领工程”7项计划,构建具有烟大特色的“一融双高、四横八纵”党建工作体系,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4年,学校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提出“一五八一”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定具有烟大特质、烟大品质、烟大气质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明方向、定举措、添动能。二是在树牢导向中推进融合。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大抓党建业务深度融合”鲜明导向,细化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七大领域20条具体措施,为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学校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2024年获批6个省级特色学院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组建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牵头成立山东高校美育联盟,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是在系统谋划中推进融合。学校党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研究事关学校发展重大事项时,坚持系统谋划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形成机关部门、教辅单位和学院党组织“多方融入、力量融合、资源融汇、优势融通”的工作模式。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9项重点任务,不断推动党的全面领导具体化、党建业务融合机制化、全面从严治党长效化,近年来2次入选全省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二、做到“三个优化”,激发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强劲动能
一是优化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完善议事决策制度体系,突出制度执行,严格落实议事规则,促进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机制协调运行,推动“一融双高”重点任务落实。压实责任链条,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情况纳入事业发展规划,细化党支部和党员任务,统筹难题、举措、责任“三张清单”。完善考核体系,调整优化单位目标考核指标,将党建业务融合发展情况纳入党建考核和绩效考核,以制度优势有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绩效。二是优化深度融合的组织设置。将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科研平台、重大项目上,确保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突出基层首创,探索跨专业成立青年博士班党支部,跨领域与企业共建临时党支部,依托“一站式”社区打造学生党建新空间,实现“组织覆盖”向“全面融合”升级。强化示范引领,培育15个基层党组织入选全国、全省党建“双创”单位。三是优化深度融合的队伍结构。开展“岗位建功行动”,分类设立教育教学、学术科研、社会服务教师党员先锋岗210个,实现“双带头人”全覆盖。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年内新增省级以上人才21名。着力加强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以良好党风、政风引领校风、教风持续向好,相关经验做法被全国高校思政网、鲁祖轩等平台推广。
三、实现“三个提升”,增强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成效
一是提升党建领航“双高”建设的攻坚力。学校党委立足实现“双高”建设目标,系统优化学科建设“雁阵式”布局,学科专业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显著提升,年内新增两个ESI前1%学科。积极引导党组织认领学科建设任务,党员干部牵头成立申博工作专班,做到学科建设关键环节有组织把关、关键时刻有党员支撑,有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难题。学校顺利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药学、数学、法学3个学科获评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实现办学层次历史性跃升。二是提升党建赋能校地融合的嵌合力。不忘建校初心,坚持与区域发展共融、与城市发展共进,创新“合作链上强党建”等校地共建共治新模式,“百名博士服务烟台行动”党员参与率达80%以上。传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校援建办学基因,于建校40周年之际举办两校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座谈会,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两校支持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打造深入合作“桥头堡”,开创“党建引领发展、资源更加融通、运行更加高效”的校地融合发展新局面。三是提升党建助推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全国样板支部“信息与统计教工党支部”近年连获3项省自然科学奖,1名全国高校“强国行”团队负责人获批单笔千万级科研项目,省标杆院系药学院主持研发中国首个在美国获批上市的中枢神经系统领域新药,省优秀共产党员领衔团队“碳四分离”技术成果独立获得中国专利金奖,精准材料高等研究院党支部单笔科技成果转让费超两千万元,切实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