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齐鲁工业大学(省科学院)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全力“抓党建、提质量,重内涵、强学科,谋创新、促转化,补短板、扬优势,深改革、增活力,建体系、冲一流”。
一、聚焦党建引领、护航事业发展
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聚力深化党建业务“一融双高”。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优势,特别是严密的组织优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聚力涵养干部选任“一池活水”。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精准发现识别优秀干部,强化干部教育监督管理,健全能上能下机制,真正抓住“关键少数”、实现“赢在中层”。聚力建强基层组织“一线堡垒”。优化“三工四步”工作机制,健全四级党建质量标准,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3个基层党组织获批全国、全省党建“双创”培育单位。聚力实现办学治校“一流目标”。突出“早”字抓谋划,突出“快”字抓发展,突出“实”字抓成效。提出“一年之计在于冬、一年之干在于春”“赢在假期、赢在实干”理念,校(院)上下时不我待、加压奋进。
二、聚焦改革创新、激发生机活力
学校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全力破除科教壁垒、提升发展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赋予二级单位更多自主权,让听到炮声、看到硝烟的战斗单元有决策权,让产出成果的学院增强发展活力。不断优化院所一体化运行,确保对下放的权力“接得住、用得好”,提升学院办大学的质效。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完善以贡献为导向的分类评价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职称评聘和绩效分配制度,坚决克服“五唯”现象。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岗位上,只要努力工作、作出贡献,都能在评价中得到体现、得到认可,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聚焦“三位一体”、加速提质增效
学校按照“既讲逻辑、又抓机遇、还重实干、更有成效”的思路,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科教产集成发展优势,依托山东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共同体、省级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持续推动科技产业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转化,强化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全面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配度。2024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主赛道金奖3项、挑战杯特等奖2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水平。立足“四个面向”,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以牵头建设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契机,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基础研究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出高水平论文,应用研究着力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加快高质量转化,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立地顶天”。实施“六个一”工程,牵头成立山东校企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切实将科技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年度到账科研经费突破10亿元,成果转化额位列全国高校第34位。全面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效应。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精准引育,打造“近悦远来、尽显风采”的人才发展生态,实现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突破,有力支撑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学科建设。去年,校(院)获批5个博士点,形成以智慧海洋、轻工技术两大学科为引领,既有优势特色、又契合产业需求的雁阵学科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