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鲁东大学:精准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
发布日期: 2025-02-19 14:30 浏览次数:

新时代的鲁东大学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服务促发展、以贡献铸忠诚,积极响应国家和山东重大发展战略,及时更新学科专业,扎实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现代化强省建设的精准度持续提升。

一、聚力融入强省大局,加强服务能力建设

对标校准发展定位。积极响应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需求,立足应用型大学定位,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紧扣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建设现代工科和农科,撤销专业16个,布局新专业8个,招生专业由85个减至57个,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推进学科集群发展。重点建设水利环境海洋、集成电路与芯片制造、食品药品与现代农业、教师教育、文化传承创新传播学科群,学科结构由文理工转为工科为主、工农理文协调发展。

二、聚力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服务内生动力

创新治理体系。铸塑“严谨、精益、卓越”质量文化,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社会服务导向的关键发展绩效指标体系,全面融入二级单位、干部、人才、党建、业务及专业技术职务考核评价,建立关键发展绩效目标任务奖励机制。入选山东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创新服务供给。用足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改革和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红利,培育专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设立山东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海洋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平台。连年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创新服务模式。“菌光互补”项目实现了技术要素牵头整合土地、资本要素的服务模式创新,与北京盈科律所联合设立非洲现代农业研究院、非洲研究院,加快区域国别学科建设,成立区域国别学院,获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高水平建设单位。

三、聚力赋能产业创新,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山东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中的新兴应用场景,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培育了一批优势明显的社会服务团队。海上航天装备技术研发团队,聚焦海上航天发射平台稳定卡脖子技术,独立服务我国首个海上航天发射母港,连续15次成功保障89颗卫星发射,获得中国工业设计金奖并首位获评2024年山东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团队,聚焦滨海核电冷源安全卡脖子技术,构建了我国核电温排水浓海水监测预测技术体系,支撑我国沿海核电由滨海走向近海,设计了我国首台海上浮动堆冷源浮箱取水系统,深度服务我国四大核电集团。跨海通道规划与设计团队,深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研究30余年,推动通道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光电探测器与特种芯片团队,围绕半导体探测器材料与器件工艺等关键问题,建成三维沟槽电极硅探测器研发工艺线,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填补省属高校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空白。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团队,致力于海产品种质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培育牡蛎、刺参、海马等国家级水产新品种4个,孵化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个,“东参西养”“南马北育”模式填补区域产业空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