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中国海洋大学: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加快建设特色显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发布日期: 2025-02-18 18:40 浏览次数:

中国海洋大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实施“5135”发展战略,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战略牵引,以新时代海大范式为战略目标,以新时代蓝色梦想计划为战略举措,以新时代海大工程为战略支撑,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近年来,学校实现高质量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水产、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分别迈进全球高校第1、3、7位,深海动力过程与气候变化等若干方向国际领跑,一流大学建设迈向新高度。

一、深入实施新时代党建领航工程

着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校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一融双高”,着力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有力提升。

二、深入实施新时代奋进海大工程

着力发展提速,全面争先进位,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海大模式。学校以培养造就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使命,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文教融铸、中外融通,牵头实施海洋科学领域“101计划”,入选海洋科学、生物科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基地和国家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构建了有影响力的海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范式。着力打造科学研究的海大学派,加强有组织科研,强化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锻造了崂山国家实验室、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起实施“透明海洋”“蓝色药库”“蓝色粮仓”等重大科技战略,主持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等18项国家科技奖励,10次获省、市科技最高奖。着力打造服务社会的海大经验,深化开放融合、校地融接,聚焦海洋安全等国家重大需求,推出千余项高新科技成果,实施服务山东、服务青岛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建设多所院士领衔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加强成果转化,孵化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牵头建设山东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共同体,打造服务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集团军。着力打造文化传承的海大精神,精心谋划、周密组织,把百年校庆办成有政治高度、有历史厚度、有影响力度、有情感温度的历史性盛会,有力弘扬“勇立潮头,谋海济国”海大精神,让建设一流大学的精神力量更加强大。着力打造开放合作的海大格局,牵头成立国际涉海大学联盟,发起“海洋十年”等国际大科学计划,构建具有影响力的全球海洋科教合作网络,有力服务外交大局。

三、深入实施新时代创新海大工程

着力改革突破,增强发展动力。学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统筹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路径载体,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了富有时代特征、海大特色的高水平教育评价体系。深化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加快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赋予学院更大办学自主权,增强学院办学活力,完善多校区管理机制,有力提升治理效能。

四、深入实施新时代卓越海大工程

着力建设攻坚,打造战略新高地,打造学科新高地。学校聚焦使命强特色、聚焦特色强综合,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深入实施“特色登顶、生命提升、工科跨越、文科繁荣、基础夯实、交叉突破”建设举措,创建了独具中国特色、核心竞争力强的综合性涉海学科体系。打造人才新高地,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引育体系,培养汇聚了海洋领域11位、占全省1/2的住鲁院士,31位、占全省80%的“国家杰青”,600余名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打造发展新高地,西海岸校区一期建成启用,二期加速推进,构筑了支撑一流大学建设的新载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

五、深入实施新时代幸福海大工程

着力防范风险,增进师生福祉。学校坚持以师生为本,住房、子女入学、生活服务等师生关切的重要民生问题解决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牢校园安全,确保和谐稳定,师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站在百年新起点,学校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记嘱托,勇担使命,努力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跃升,为齐鲁发展、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