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泰安市:全面推行“首课思政负责制” 做好立德树人大文章
发布日期: 2025-02-18 18:39 浏览次数:

近年来,泰安市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推出“首课思政负责制”,有效打通了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全市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广大教师政治底色更加鲜亮,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持续增强。

一、突出育人为要,确保首课立得起

泰安市始终高度重视学生思政工作,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不断研究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着力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学校层面对思政教育重视不够、教师层面重智育轻德育、学生层面自主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差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市长坚持亲自为学生上思政课,到学校调研、指导学生思政教育,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思政工作,在2022年聚焦学生安全和思政工作,探索实施了“首课思政负责制”。根据任务形势需要,结合基层实践成果,持续丰富首课内涵、完善教学体系,明确了每天担任第一节课的教师,利用课堂前5分钟时间,结合重大时事、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政教育;同时,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深入挖掘学科育人元素,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思政教育,构建起了“人人讲、科科讲、天天讲”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二、注重顶层设计,确保首课立得住

为确保首课不走过场、富有实效,一是在规划设计上,泰安市立足教材内容,编写涵盖高初小学段20个学科的《育人情境手册》,聚焦教材中的家国情怀、法治意识、心理健康、安全意识等主题,精心设计育人目标、实施建议以及丰富的案例资源,通过具体的情境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教师将这些重要元素融入日常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得到全面发展。二是着眼于增强针对性,泰安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学科教学特点,量身打造教学形式,比如,小学阶段采用观看视频、听讲故事等形式,重在价值观启蒙;初中阶段采用课堂辩论、新闻展播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中阶段采用时事评述、社会调查等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引导教师用具象化、生动化的形式教育学生,结合学生思想动态、重要时间节点、社会热点焦点,动态调整教学重点,注重选择与学生紧密相关的内容,将地方文化、学校文化、身边人身边事等有机融入教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例子把道理讲深、讲透,确保学生听得懂、听得进,让思政教学活起来。四是基于永葆首课政治性,组建市级首课研究指导中心,实施首课“6个1”工程,围绕理想信念、心理健康、政治品德等系统规划课程,指导教师播正声、传正道。建立市县两级首课课例资源库8个,汇集课例13345节,形成“课程超市”,教学资源全市共享,并保持动态更新,供教师学习借鉴和使用。

三、完善推进机制,确保首课推得开

完善的体制机制,是确保首课落地见效的根本保障。一是责任驱动。明确学校党组织对思政工作负总责,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建立市县校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将首课列入全市中小学校日常教学任务,并辐射驻泰高校。系统规划教学安排,制定首课课程表,将首课教学落实到每科每人,以每天5分钟的小切口,拓展思政教育新路径。二是示范带动。坚持“名师示范引领+全员覆盖跟进”,从学科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首课教学名师200名,建成名师工作室109个,打造首课核心团队;建立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分期分批组织全体学科教师集中培训,开展精品课例评选展示、学科教师与思政教师“牵手备课”等活动,确保人人会讲首课、个个能讲好首课。三是建立市、县、校、师四级联动的评价机制,将首课实施情况纳入对县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学校绩效考核,将首课教学情况纳入教师年度绩效评价,开展“县县到、校校到”全覆盖督查,逐级压实工作责任,着力打造思政育人新模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