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农业大学:以小切口做好服务青年大文章
发布日期: 2025-02-13 20:49 浏览次数:

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紧扣服务青年的工作生命线,始终把促进青年发展作为重要任务,以服务凝心,用发展聚力,积极回应青年关切、搭建服务平台、充分挖掘资源,关注青年现实需求、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我为青年办实事”,不断增强引领凝聚青年和联系服务青年的能力。

一、回应青年关切,促学互助赋能青年发展

学校聚焦部分农科类、动物科学类同学在化学、数学、英语等公共学科上基础薄弱的问题,引导相关学院积极发挥专业学科优势,对接全校学习困难学生,多措并举互助帮扶。年均开展集中培训200余场,推出相关微信推送300余篇,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1万余名同学走出学业困境。学校积极搭建青年学生服务阵地,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致力于成为农大青年身边的“连心桥”。在第二课堂成绩单“到梦空间”App上,学校开设的“岱下青年论坛”活动吸引着青年学生争先报名;五四合唱比赛前,来自岱下青年合唱团的同学们向大家教授合唱技巧,进行赛前“补课”;临近四六级考试,有学生会组织的备考干货分享及模考体验等。此外,通过开通“岱下青年信箱”,召开部门与青年座谈会等形式,摸清学生的诉求,积极开展互助帮扶、沉浸体验、科普讲堂、技能实践等青年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活动形式,将学校专业特色与学生需求充分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特色与成长成才需求“双向奔赴”,真正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努力打造服务青年成长的“暖心”平台。

二、搭建服务平台,实践行动磨炼青年成长

学校建立团干部直接服务青年的工作机制,要求二级学院积极搭建服务青年成长的各类实践平台,加大服务指导力度,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学校一体推进“万名学子联万村,我为家乡做贡献”大调研、乡村振兴驿站建设、“三下乡”“返家乡”以及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学生更好在实践中增强本领搭建平台。文化与艺术协会、大学生法律服务协会等十余支学生社团走进附属学校,与小学生一起开展植物科普、普法宣传、文化传承等丰富的特色活动,用专业和兴趣赋能青少年个性化成长;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红日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走进天葆瑞儿童康复中心,关爱自闭症儿童,用爱拉近距离,走进慈恩老年颐养中心,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温暖。在“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中,学校进一步加强与泰安市有关社区、街道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结对机制、校地双向赋能、共建项目推进”工作模式,搭建青年学生展示才华、开展志愿服务的实践平台,支持学生社团组建实践团队,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红色文化传承、校地创新创业、就业实习见习、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打造各具特色的实践品牌项目。

三、充分挖掘资源,协同合力助推青年成才

学校围绕促进青年学生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岱下青年官方微信公众号、二级学院共青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团属平台推出系列就业思想引领推送文章,累计阅读量达80多万人次。每年举办求职分享会、职场经验分享会、校友就业宣讲会等活动60余场,引领青年学生转变就业思想、积极就业。定期召开共青团工作例会,及时督促和提醒团干部抓好共青团促就业工作,同时对家庭经济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重点关注,主动听取学生意见,围绕就业目标确定、面试等环节,对就业困难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去年,学校依托“青鸟计划”、社会实践基地、校友企业、校地共青团合作签约、16地市青鸟驿站等载体,充分挖掘资源,通过岗位推送、线上招聘、现场招聘等多种形式,全面链接“企业端”和“人才端”需求,“学校端”和“地方端”需求,积极向青年学生推介各地市人才政策,发布就业实习岗位需求2200多个,提供就业实习岗位8100多个,33名学生入选西部计划志愿者和山东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志愿者。各学院组织师生走访共建实践育人基地单位等,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就业需求,争取就业岗位3900多个,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动“我为青年办实事”落地落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