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青岛市:加强信息化建设 探索数字赋能教育督导评估新路径
发布日期: 2025-11-07 19:48 浏览次数:

青岛市以实现督导业务“在线化”、管理决策“数字化”、教育服务“便捷化”为目标,打造全覆盖、全过程、全时空的“督导一点通”教育督导综合管理平台,不断优化督导评估方式和流程,初步探索出“机制畅通、多元协同、便捷高效”的教育评价工作新路径。

一、坚持全域统筹,建立教育督导全覆盖线上生态圈

青岛市立足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职能体系,遵循全域共享原则,开发建成“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等10个子系统,构建全市统一、分级使用、开放共享的“督导一点通”平台。一是统筹业务端布局,实现督导业务全覆盖。在督政方面,建成涵盖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监测等3大系统。在督学与评估监测方面,集成中小学(幼儿园)高质量发展评价、督导评课、督学综合管理等4大系统。在应用保障层面,打造挂牌督办、问卷调查、可视化数据中心等3类支撑系统,全面覆盖各类督导业务场景。二是规划用户端体系,实现督导对象全覆盖。平台设置市、区(市)、责任分区、学校、督学五级用户权限,服务范围涵盖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实现“一站式”登录与教育系统用户全员覆盖。三是优化实施端流程,实现督导闭环管理。依托“挂牌督办”子系统,对督导全过程进行线上跟踪监督,实现从问题发现、反馈交办到整改落实的全流程在线管理,形成“监测—反馈—整改—复核”的完整工作闭环。

二、实施流程再造,提供教育督导督评改全过程服务     

青岛市围绕构建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目标,以流程再造为核心,对教育督导机制进行系统性重构,通过构建一体化服务体系、打通业务壁垒、创新融合模式,形成了全链条、协同化、高效能的督导工作新格局。一是优化督导流程,构建全过程一体化服务体系。针对教育督导数据采集、线上评审、数据分析、问题反馈、复查整改、反馈问责等工作流程需要,研究设计了督导项目管理、数据采集审核、结果分析预测、监测报告生成、整改反馈、挂牌督办等全过程一体化服务功能,为教育督导管理、决策及评价提供了高效的工作方式、科学的管理办法和准确的数据支撑。二是打破业务领域壁垒,建立多元协同通道。依托挂牌督办系统,通过数据自动对接与流程串联,整合督学综合管理等子系统中有关数据分析、问题识别与督导评估结果,实现问题汇总、反馈、整改与问责的全链条跟踪,有效避免重复反馈、多头整改与分散督办,提升督导问责的集中度与执行效率。三是创新督导方式,形成“线上评估+线下督导”融合模式。通过数字赋能,将专家评估环节迁移至线上,有效突破时空限制,拓宽专家遴选范围,统一评估标准,提升经费使用效益和督导评估的规范性。同时,将线上评估结果作为引导,针对存疑或需核验事项,结合线下实地督导进行验证,并推动多个评估事项合并开展,显著提升督导工作的整体效率与精准度。

三、强化全方位保障,推动教育督导信息化提质升级

青岛市强化法治、制度与技术三大保障,系统化夯实教育督导信息化的发展根基,以确保数字化督导模式有效运行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法治保障。2023年修订实施《青岛市教育督导条例》,以地方性法规形式明确教育督导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问责机制和保障机制,从立法层面为数字督导建设提供了坚实依据。二是强化制度保障。教育和人社部门联合印发规范性文件《青岛市督学管理办法》,规定督学的选聘与任用、职责及职权、管理与考核、保障与激励制度,明确督学工作规范。同时,明确问责程序,为数字督导程序建设和闭环管理提供健全完善的制度依据。三是强化技术保障。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持续优化教育督导综合管理平台功能,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督导升级。例如,量身定制责任督学管理系统,责任督学通过“移动办公”可随时随地采取拍照、文本等多种形式完成信息录入,所有录入信息可与电脑PC端实时同步、实时上传。市、区教育督导部门通过责任督学管理系统对辖区责任督学实现“一键直达”,实时监督责任督学工作职责落实情况,统计督学工作量,为开展督学考核管理提供信息化数据技术服务。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