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市:创新“体育促进健康”模式 筑牢幼儿全面发展根基
发布日期: 2025-11-05 18:33 浏览次数: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政策引领、机制创新、资源整合”为路径,推出“3-6岁儿童运动促进健康工程”,为幼儿健康成长筑牢根基。

一、强化顶层设计,夯实工作根基

潍坊市坚持制度先行,构建多部门协同、研试点结合的工作体系,为儿童运动促进健康工程构筑坚实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由教育、体育等部门组成的幼儿体育健康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联席会议和常态化联动机制。联合市体育局连续三年将体育促进健康项目列为民生事实工程,以重点民生项目为抓手,推动幼儿健康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健全推进机制。聚焦幼儿体育健康工作中的关键问题,设立“儿童运动促进健康研究”等市级重点课题,引导各县市区开展教育研究与实践探索,为项目深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三是坚持试点先行。按照“由点及面、逐步推广”的思路,遴选79所幼儿园作为试点,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环境创设等关键领域率先探索,推动实现从“点上探索”到“面上覆盖”的拓展,提升幼儿体育健康工作的实施水平。

二、聚焦阵地建设,搭建运动平台

潍坊市坚持以生态赋能理念为引领,通过优化环境基底、强化师资核心、融通资源网络,构筑高质量的幼儿运动发展新生态。一是优化运动环境。立足园所实际,“一园一策”打造多元运动空间,科学设置户外攀爬区、平衡训练区、球类活动区等功能区域,配备感统训练器械、小型足球门、跳绳套装等适龄运动器材,满足大、中、小班基础运动与特色项目需求,为幼儿营造“随时可动、随处能练”的良好环境。二是强化师资培养。组建“3-6岁儿童运动促进健康联盟”,常态化开展联合教研、课程观摩、同课异构等实训活动,提升教师运动教学实践能力。成功举办全市儿童运动促进健康现场交流会等活动,累计培训教师800余人次。三是推进资源整合。整合园内外体育资源,建立器材共享库与课程资源包流通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向薄弱园所倾斜。积极引入社会专业力量,与青少年宫、体育协会等合作拓展运动项目,丰富活动供给,构建“园所主导、社会协同、资源融通”的幼儿体育资源支持体系。

三、创新课程体系,提升运动实效

潍坊市构建“课程-活动-共育”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通过课程专业化、活动生活化、共育常态化,系统培育幼儿的核心素养。一是完善运动课程。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潍坊学院等专家资源,构建小、中、大贯通式运动促进健康课程体系。指导各县市区组建专业课程研发团队,按照“一县一方案”“一园一亮点”的原则,推动区域和园本特色课程建设。二是创新活动形式。深化“五域协同”,将运动元素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开展晨操、区域自主运动游戏、综合体能循环游戏等活动。以“幼儿趣味运动会”“健康嘉年华”为载体,创新运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充分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三是拓展共育渠道。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平台持续推送家庭运动游戏资源,借助运动健康主题家长会、家长开放日传播科学运动理念。开展“亲子运动嘉年华”“运动健康家庭评选”等特色活动,推动运动健康理念向家庭延伸,构建“家园携手、同向共育”的良好生态。

四、强化数据赋能,落实科学保教

潍坊市构建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的保教模式,将数据作为科学评估与精准干预的核心依据,推动幼儿体育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转型。一是开展体质监测。研制《3-6岁儿童体育核心素养层级化目标体系》,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评估幼儿体育素养发展水平,并将其细化为8级可观测、可测量的行为指标。每学期对试点园幼儿开展体质健康监测,对数据异常儿童(如肥胖、柔韧性不达标)定向推送干预方案。二是建立数字档案。借助AI运动数据分析平台,为每位幼儿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构建幼儿、园所、区域三级联动数据资源库,生成运动能力雷达图,实现数据实时更新与动态追踪。通过智能分析与筛查,精准优化运动训练策略,有效促进幼儿体质全面发展。三是强化应用反馈。建立健全评估结果反馈与运用机制,定期形成幼儿体质健康评估报告,为教师调整活动设计、家长参与家庭运动提供科学依据,实现“监测—评估—干预—提升”闭环管理,持续推动幼儿体育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