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职业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锚定就业导向,聚焦产教融合关键路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顶层设计谋全局、校企协同聚合力、实践育人强本领、服务保障固根基等系统性举措,构建起高质量就业体系,实现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需求的精准适配及动态平衡,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一、顶层统筹,构建产教融合引领的就业提质体系
学校把就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实现就业工作落地、人才培养适配与区域产业服务的协同发展。一是压实就业责任。构建“党委统筹、部门联动、系部落实、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责任体系,校党委牵头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签订就业工作责任书,将就业指标纳入院系评价体系,压实院系“一把手”主体责任,从制度层面保障就业工作落地见效。二是拓岗反哺教改。2024年以来,深入推进“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校领导带队走访高端化工、智能制造等区域支柱产业。将走访获取的产业动态直接用于教学优化,如针对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方向,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动态适配。三是产教融合促就业。建立“访企-对接-落地”闭环机制,通过成立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中杰特种装备制造产业学院,推行“专业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模式,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流程,主导培养方案制定并将核心生产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全年提供稳定实习岗位,实现“入学知岗、毕业上岗”。
二、校企协同,创新“多元合作”就业培养模式
学校创新“订单班”“产业学院”“现代学徒制”等形式,推动企业从“用人主体”转变为“育人主体”。一是在高端化工领域,食品科学与化学工程系与东明石化共建“双轨驱动”培养体系。组建40人左右的“东明石化冠名班”,植入《加氢工艺实操》等企业课程,学生通过专场招聘获得优先录用机会。二是在智能制造领域,学校蒋震智能制造学院与豪迈集团共建“菏职豪迈智能制造特色产业学院”,采用“1.5+0.5+1”培养模式。2024年录取的60名学生中,有37人通过实习考核成功留任。三是在酒店管理领域,文化旅游与艺术学院与山东舜和酒店集团开设“舜和订单班”,实施“认知实习-技能培训-岗位实习”的递进式培养。近三年,学校60余名学生成功签约加入舜和订单班。有29名学生毕业后直接留企就业,并逐步成长为酒店行业的骨干力量。
三、实践育人,构建“分阶进阶”就业能力培养体系
学校立足职业教育特征,以实践育人为核心,构建“分阶进阶”就业能力培养体系,实现学生从职业认知到岗位胜任的全过程赋能。一是“三段进阶”育能。将“三段进阶”主线贯穿三年学业周期,大一聚焦职业启蒙与企业认知,通过企业参观、文化讲座和必修课程建立行业印象;大二强调技能积累与跟岗实习,结合专业需求开展寒暑假基础岗位实践并实施企业导师评分制,夯实专业技能;大三推动岗位融合与就业转化,通过定向顶岗实习享受实习津贴与保险保障,实现“实习即就业”无缝衔接。二是“多元融教”提能。“分阶进阶”体系进一步融合“模块化教学”“碎片化实践”及“项目化考核”,通过模块化教学整合专业核心内容,碎片化实践适配不同阶段学习需求,项目化考核以真实任务为导向检验学习成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机制,助力学生提升职业技能。三是“平台闭环”强能。依托豪迈工匠学院、众信产业学院京东校园实训中心、东明石化冠名班等优质项目平台,将真实生产任务嵌入教学,构建“认知-实践-就业”完整闭环,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四、精准服务,打造“全周期”就业支持网络
学校以就业服务温度为核心,构建“精准对接、动态帮扶、持续反馈”体系,将保障从“毕业季”延伸至“全周期”。一是前置化就业对接。将就业招聘会提前至大三实习前,部分学生在实习期间即被企业“预定”,实现“实习-就业”无缝衔接。如豪迈集团对技能达标的学生提前发放录用通知,“舜和订单班”优秀实习生直接留任,京东客服等项目实训表现突出者获企业录用资格。二是精准化就业服务。线上优化升级学校就业信息网,实现与“就选山东”、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等平台互联互通,开通就业在线公众号,提供“指尖推送”服务,定期举办空中双选会;线下常态化开展校园专场招聘会、行业主题宣讲会,为家庭困难、残疾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建立岗位推荐、简历优化、面试辅导全流程帮扶。三是动态化反馈优化。建立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实地走访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将反馈信息用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培养-就业-反馈-改进”的良性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