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威海荣成市:推动职业教育全方位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5-10-30 19:07 浏览次数:

近年来,威海荣成市围绕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培养、畅通职普融通成才渠道,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突破。

一、优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服务企业发展新格局

荣成市瞄准区域经济特色发展产业,聚焦海洋渔业、海洋装备和海洋食品等领域,坚持强基固本、转型升级、拓展加深同步推进。一是坚持多元合作办学。成立由政府、学校、园区和龙头企业共同组成的市域产教联合体,依托海洋生物与健康产教融合共同体等产学研合作平台,服务海洋产业发展和涉海类人才培养。与威高集团、京东集团等优质企业共建工匠学院5个,与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室1处,与那香海酒店共建真实性生产性实训基地1处,有效构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新机制。二是科学设置特色专业。围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淘汰整合农机使用维修、制冷空调设备与维修等落后专业7个,新增水环境智能检测与治理、工业机器人技术、海洋健康食品、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紧缺专业20个,建立海水生态养殖、机电技术应用省级特色专业2个、海洋预制菜与营养膳食等省级品牌专业5个,开发对接海洋产业链模块化专业场景体验课程150多节,培育特色专业人才600多人,服务地方海洋经济发展。三是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全面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与80多家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102处,与万恒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威海紫光生物、家家悦集团、成山集团、三星重工等企业联合开办“订单班”“冠名班”12个,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实践经验。

二、强化教师队伍培养工程,激发服务企业发展新活力

荣成市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师型”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和待遇保障机制,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提升服务发展动力。组织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打造“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开发思政微课资源120多节,“出彩工匠”获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创建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进一步弘扬职业教育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坚持“优绩优酬、多劳多得”,落实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方法,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增强学校办学活力。二是健全精准培训体系。发挥科研团队在教学课题、课程资源等方面领航优势,打造省级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引领骨干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课程研发和实践教学,服务企业技术升级、产品研发。依托“威海海洋生物健康促进中心”等18个省市级科研平台,申报科研项目15项,出版“劳动育人类”国家级教材2本,打造3个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实施优秀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年均互派教师研修30人次、学生研学200多人次。三是畅通校企双向流动。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实践项目,在恒洋汽修等32家企业实习单位建立“教师企业工作室”,每年选派50名教师“进企业,学本领”,促进职业教育教师理论和实践技能“双提升”。实施兼职教师特设岗计划,深入推动“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改革,近3年自主招聘专业教师213名,聘请域内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海洋生物食品、文旅康养等行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130多名,开展专业指导700多场次。

三、畅通职普融通成才渠道,筑牢服务企业发展新支撑

荣成市坚持以人的成长为中心,组织实施人才培养衔接行动,全方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学校,每年在初中开展职业技能启蒙课程入校活动120场,激发初中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每年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系列活动,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大赛、“技能成才、强国有我”等活动进学校、入社区,先后创建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基地1处、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2处、社区教育品牌18个,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二是构建纵向贯通的发展体系。在中高职纵向贯通上,联合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等省内高校,做好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工作,推动设立海水养殖、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等8个五年长学制专业,近3年共培育高职专科人才1200多人,满足学生多元化升学需求。三是构建横向融通的发展体系。推动职普融通,改革职教高考教学模式,加强职教高考试题资源库建设,实现素质提升、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