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西部,曾有一个省级贫困村——东平街道百户庄村。以前这里经济结构单一,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不少老人与儿童常年留守。
2018年,泰山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第一任队长王翔带队初次来到这里时,村里的孩子都躲在房门后怯怯地望着支教团成员,眼神中满是困顿与无措,这让王翔等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此后,“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5次来到百户庄村,通过课堂内外丰富的支教方式,给村里教育带来显著变化。今年支教团副队长袁园再次到村里时,惊喜地发现,这里从茅草房、土坯房到整齐的小洋房,从破败到繁荣,孩子们也变得主动热情,像遇到朋友一样围拢过来。
目前,泰山学院“向阳花开”爱心支教团已扎根百户庄村,用知识的光芒和无私的关怀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支教活动只是助力乡村发展的一个方面,在不同的专业方向,泰山学院都在奔赴乡村、联农带农。
生物与酿酒工程学院酿酒学科带头人秦伟帅,同时还是山东省农业科技特派员和山东省乡村振兴首席专家。他带领的酿酒科学与应用技术创新团队,通过优选樱桃酒酿造低产高级醇的酵母菌种,创制了樱桃白兰地连续蒸馏装置。这一创新不仅缩短樱桃酒的陈酿周期,实现了节能减排,还有效解决了樱桃产业的技术瓶颈。团队制定3项团体标准,获得10余项专利授权,所研发的产品荣获4项国际金奖。这些成果带动了当地农户共同富裕,实现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企业新增产值突破8000万元,成为泰安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张超深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他多次带领学生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当地农业实际需求,其指导的智慧农业项目、研发的农业机器人多次斩获“挑战杯”“互联网+”“国际大学生智能农业装备”等创新创业竞赛一等奖,其中,“中京承泰”智慧农业项目成功落地宁阳,团队成员共申请专利11项,每年为11个村免费提供农业生产在线监测服务,助力种植年产量提升,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年增收上百万元,并通过上中下游完整的产业链间接带动了百余人就业,真正让科技成果在农村开花结果。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亮牵头开展“高标准农田实时信息监测系统”项目;艺术学院副教授乔迁积极组织推进“乡村景观与民宿设计”项目……把课堂和实验室带到田间地头,在泰山学院,这样助农兴农的案例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生态环保方面,泰山学院积极响应国家黄河战略,立足乡村发展需求,依托文旅专业特色优势,与地方共建黄河文化旅游长廊,为乡村旅游产业添砖加瓦。借助泰山、徂徕山、黄河、大汶河、东平湖等“山河湖”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旅游发展规划,整合休闲、娱乐、观光、体育、健康、颐养等资源,构筑了一批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体验型等乡村旅游集聚区,推动黄河流域与泰山区域各类遗址遗迹串珠成线、以点带面,联合沿黄地区推出一批精品文旅线路,培育一批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建成泰山区域与黄河流域“山河相映”的文旅融合产业带,进一步完善提升生态游、研学游等旅游新业态。
良好生态是乡村文旅的基石,泰山学院还组成团队,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河流域山东段‘山水林田湖草’空间分异特征及生态保护路径研究”和“旅游产业系统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与驱动机制研究”,构建促进研究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多元路径。
支教赋能,科技兴农,泰山学院的师生正以青春之笔助力绘就当地乡村振兴新画卷。(张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