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背景
济南旅游学校传承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同志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积极探索党建与办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以应对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和新期待。然而,在党建工作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如何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如何有效提升党员干部引领作用、如何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等问题。为此,学校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全力打造“‘五维’聚力 向‘美’而行”党建品牌,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思路
学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依据相关教育条例和职教高地建设要求,确立“聚党建之力,循尽美之光”的总体思路。通过强化班子引领力、发挥干部担当力、赋能党员示范力、夯实课程培育力、激发学生成长力这“五维”聚力,实现抓好主责主业、传承红色血脉、服务社会民生、建功立业成才的“向‘美’而行”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班子引领力,把牢发展方向
思想引领,提升政治站位。学校党委将理论学习置于首位,严格执行班子思想提升计划,落实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和“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个人深入学习与集体研讨相结合,确保学习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增强班子成员对教育政治属性的深刻理解。建立党委班子对教育教学的把关制,确保育人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能力提升,推动学校发展。实施班子能力提升计划,每位成员深入一线,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以党建为引领,推动业务发展,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汇编,精心制定未来五年发展规划。作为济南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班子在思政和业务方面的引领作用,为职教集团发展把握方向。
担当作为,落实主体责任。深化班子担当意识,切实承担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班子成员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锤炼本领,增强才干,有力促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
(二)发挥干部担当力,提升工作效能
中层赋能,激活党建活力。实施中层“培根铸魂,提质增效”赋能工程,创设每日一刻钟干部微课堂。通过融合“主业务”谈理念话初心,使党建工作生动鲜活。截至目前,已成功分享160次微课堂,有效提升了干部思想境界和履职能力。
“五个一”行动,助力干部成长。开展干部“五个一”提升行动,即每人联系一个教研组、一个班级、认领一个建设项目、每周与师生进行一次谈心交流,让干部在教学一线实践中锻炼成长,使其成为干部成长的“练兵场”。
闭环管理,锻造过硬作风。建立干部工作闭环机制,从政治高度严格把控干部工作落实情况。在学校重大建设项目如“双高建设”、品牌创建等工作中,干部勇于攻坚克难,通过每日晨检晚结,切实提升工作闭环水平,锻造扎实过硬工作作风,确保党建成果转化为学校管理实际成效。
(三)赋能党员示范力,彰显先锋作用
亮明身份,增强党性意识。开展“党员亮身份,让党性在赋能师生高质量发展中闪光”活动,要求党员干部每日佩戴党员徽章上岗,公开党员身份,时刻接受师生监督。组织党员与新教师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搭建师徒一体参加说课比赛机制,促进新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技能竞赛,激发党员活力。以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建引领 先锋示范励技能”党员信息化技能竞赛,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评选出 “信息化领航党支部”“信息化标杆党小组”,激发党员提升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党建带团建,共筑育人合力。创新“党建带团建”活动机制,举办团员访谈优秀党员“沙龙”,组织青年团员学习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开展团员为党员教师庆祝“政治生日”活动,通过“我的老师是党员”专题采访报道,发挥党员榜样力量,增强团组织向心力,形成党团共建良好氛围。
(四)夯实课程培育力,深化思政教育
构建新路径,推进课程思政。立足“为党育人”使命,实施“党建+专业”工程,探索“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新路径,积极开展新时代融媒体思政教育,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专业课程。
打造特色课程,传承红色文化。精心打造双贯通“循美励新”思政课程,策划入校和毕业教育课程,将党的理论融入专业教学、师资培训。组织会计专业探究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历史,培育诚信敬业行业精神,导游专业在“跟我阅读济南”项目中创设红色天桥旅游路线,烹饪专业建立大峰山革命老区美食鲁菜博物馆,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拓宽育人赛道,激发育人活力。学校深入研读国家教育发展要求,积极运用国家政策,优化办学模式。新招聘艺术、体育类学科教师,丰富提升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课程内涵,增加思政教育的着力点,激发育人活力。
(五)激发学生成长力,构建育人共同体
线上平台,丰富共育资源。打造线上党史学习平台,以“优秀共产党人的故事”充实家长课堂内容,加强家校共育,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合作共建,赋能学生技能。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党建共建”活动,优化学生实习实践,将党建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培养过程,培育匠心品质。与黄河河务局等单位结成党建联盟,共建天桥党史博物馆,建设研学共同体,涵育学生发展空间。
文化改造,营造育人环境。实施校园文化环境改造工程,打造德懋廊廉洁文化阵地、图书馆科技名人走廊、励新园数字党史校史文化展览等,营造充满“党味、鲜味、回味”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境育人,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四、工作成效
(一)党建先锋阵地不断筑牢
基地建设成果丰硕。校党委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成功申报省级班主任培育教育基地,将尽美精神、励新品格与德育管理有机融合,为区域德育团队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已有四名党员教师在全国班主任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党建考核成绩优异。学校党建工作在市教育系统考核中多年保持优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全国中职德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入选济南市“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省高水平中职学校,还获得市五四红旗团委、省工会之家、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10余项综合荣誉。学校以党建品牌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内涵发展,在新时代征程中稳步前行,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
(二)育人生态持续优化
责任体系与育人路径完善。通过“五维”聚力,构建了班子、中层、党员“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优化了课程与资源融合育人路径,有力推动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深化了人才培养效果。
技能大赛成绩斐然。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表现出色,共获得13金16银21铜的优异成绩。每年约有20名学生被钓鱼台国宾馆等知名企事业单位选调,涌现出舜耕山庄餐饮总监黑伟钰、山东职教推介官邢琦娜等一大批行业精英,成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杰出人才代表。
(三)民生质量有效赋能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学校党建赋能社会,对社区开设政务礼仪和烹艺、化妆等课程,提升公职人员素养。为老年人、残疾人开设信息、理财等课程,助力消除“数字鸿沟”。为退伍军人、失业人员开展特色培训,学校多年获评校地共建文明单位。“小雅志愿团队” 参与全国职教周等300余人次服务,广受赞誉,为省会城市营造良好“软环境”,彰显党建工作社会价值。
结对帮扶助力发展。选派优秀党员干部赴重庆市武隆县支教、济阳区曲堤街道吕家村挂职第一书记,积极开展与临沂蒙阴职教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德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德育项目专题交流,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服务当地乡村休闲旅游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