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潍坊市: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系统构建轻负优质高质量教育生态
发布日期: 2025-01-16 20:31 浏览次数:

近年来,潍坊市紧紧围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总目标,坚持“立德树人不动摇、改革创新不懈怠、遵循规律不折腾”理念,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改革,积极塑造“各类教育协调、区域优质均衡、体制机制灵活、群众满意认可”良好教育生态。

一、聚焦立德树人,深化育人方式改革

始终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为每一位孩子找到适合的成长道路。一是将思政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健全党团队、大中小学、校家社“三个一体化”思政育人机制,完善市县领导为师生上思政课制度,强化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确保人才培养方向。全员思政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二是将“育人为本”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深刻把握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强化核心素养培育,创新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改革,聚焦从知识立意转向素养导向,对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课堂实施、测试评价等环节开展全学程优化提升,让教师教得更精准、学生学得更高效。轻负优质典型做法获评全国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一等奖。三是将教育数智化作为教育发展新赛道。建成潍坊教育云平台、大数据中心,出台《潍坊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方案(2023—2025)》,开展校长数字化领导力提升工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建成市级智慧校园538所、示范校73所,1578个“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与城市孩子同样优质的教育。教育数智化经验做法被首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宣传推介。

二、聚焦人民中心,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一是学前教育突出“普及普惠”。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抓手,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学,组建学前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普惠率分别达到68.43%、95.87%。二是基础教育突出“优质均衡”。聚焦常住人口变化趋势和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启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3年建成中小学144所、幼儿园360所,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以“双减”政策落实为抓手,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建成教育集团联盟和结对帮扶共同体298个,实现城乡、区域、校际共同提升。三是职业教育突出“创新融合”。作为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省市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示范区,着力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校城融创,依托产业聚集区成立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围绕服务全市“9+3+N”产业链成立29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出“职教高考班”试点,创新“山海”“山化”“豪迈”三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为全国职业院校混合制办学贡献“潍坊方案”。潍坊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的金牌总数持续位居全省首位。

三、聚焦自主办学,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为重点,着力构建“党委全面领导、部门依法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广泛参与、各方共同推进”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一是建立“四会一章程一核心”的学校治理架构。通过建立完善校务委员会、学校理事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四会”,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推进实施学校章程,建立起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一校一章程、依章程、依法自主办学局面全面形成。《中国教育报》专题推介潍坊现代教育治理典型做法。二是形成以校长职级制为关键制度的“教育家”办学机制。全面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起校长公开遴选、职级评定、考核评价、绩效薪酬、后备人才、交流轮岗、监督退出等一整套完备的、上下贯通的制度体系,将校长职级制改革全面纳入依法自主办学的轨道,构建了“专家办学、专家治校”的生动格局。三是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潍坊市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激发教师动力为目标,实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大力推进“县管校聘”和教师管理“三定三聘三评”改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895名老师获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实现“干好干差不一样”。

四、聚焦优先发展,深化保障机制改革

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引导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将发展要素优先投向教育。一是强化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市县两级全部建立党委教育工委、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抓党建、抓投入、抓人才、抓改革”述职评议,每月调度县市区党政“一把手”重点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情况。在潍坊,争当“教育书记、教育县长”蔚然成风。典型做法获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推介。二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出台《潍坊市新时代教育治理评价关键要素模型》,构建起区域教育治理评价、党政履行教育发展职责评价、学校立德树人评价、教师教书育人评价、学生五育并举评价的“1+4”评价体系,获教育部专题推介肯定。在全国率先开展“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探索和实践,“一县一方案”发布党委、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清单,引导党委、政府科学履行教育职责。三是健全校家社共育机制。启动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市县两级全部成立家校社共育委员会,校校成立家长学校、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出台家长学校建设标准等14项国家标准委认证的团体标准,构建起“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课程推动、学校实践、社会参与”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家庭教育服务。校家社协同育人做法入选国家基础教育创新典型案例,在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