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省医学科学院):四个“下功夫”推动大思政课建设
发布日期: 2024-09-04 18:57 浏览次数: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构建“大格局”、上好“大课堂”、用活“大资源”、搭建“大平台”上下功夫,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深化,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构建“大格局”上下功夫

推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校(院)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大思政课”建设纳入校(院)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会、校长办公会每学期至少召开1次会议专题研究思政课建设。成立校(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不断优化组织架构,全面统筹协调“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思政课教师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作出全方位规划、制度化安排。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大思政课”建设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走进课堂,每学期至少听1次思政课、讲1次思政课。建立健全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理论宣讲队伍,综合利用各类理论宣讲资源,把握宣讲基调,把握正确导向,不断提升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院)获评“山东省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基地”。

二、深化教学改革,在上好“大课堂”上下功夫

全面采用教育部统编教材,全面落实思政课程设置和既定学时学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亲验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形式,鼓励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创造性发挥自身教学主导作用,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让理论学习生动起来,让思政理论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不断改善思政课教学条件,丰富教学资源,通过多部门联建共享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实践教学平台,运用虚拟仿真等技术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近年来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全省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奖项10余项。严格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成立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引导思政课教师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及信息技术等培训。优化考评机制,推进思政教师职称晋升单列,促进思政教学成果产出与育人效果提高。多人次荣获“山东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和“山东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三、聚焦培根铸魂,在用活“大资源”上下功夫

深入挖掘百年校史资源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发挥其在“大思政课”建设方面的“史料宝库”作用,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深入宣传校(院)百年医脉传承中形成的“一部家谱、五大故事”,牵头寄研所、皮研所组成“四连冠”精神宣讲团,入选首批山东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广泛宣讲校(院)老一辈寄生虫病防治工作者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基本消灭黑热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的光辉事迹,引导青年学子厚植家国情怀,激励青春担当。拍摄纪录片《泰山作证》,运用现代的视觉语言理念,让学生感受校(院)老一辈寄防工作者至诚报国的赤子仁心,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纪录片纳入山东省科学家精神宣传资源,在山东电视台8个频道播出,《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96篇,全网累计播放量900余万次。拍摄宣传片《成势 蝶变》,讲述山一大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医者仁心的教育史,引导青年学子争做“自强不息”山一大精神的忠实传承者、积极践行者和大力弘扬者。

四、突出育人导向,在搭建“大平台”上下功夫

坚持守正创新,突出育人导向,搭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平台”,打好“大思政课”“组合拳”,努力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打造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金课”。充分利用校史馆、医学影像博物馆、附属肿瘤医院院史馆和院士馆、附属省立医院院史馆、山东眼科博物馆、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发展史展示馆等平台,开展“文化阵地宣传月”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活动,使之成为爱国爱校教育基地,成为立德树人的大思政课堂,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优秀网络教育作品展”“思政短视频大赛”等。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深入开展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文明细胞建设行动等“五项提升行动”,提升“大思政课”建设亲和力,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大思政课”育人目标,推动“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