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根据我厅职能,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法学学科建设水平,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一、强化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实施“双高”建设工程,支持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法学学科建设,支持烟台大学建设法学“优势特色学科”;推荐烟台大学申报法学博士点,山东政法学院、山东建筑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申报法学类硕士点。目前,我省拥有法学博士点2个,硕士点28个,博士在校生229人,硕士在校生4145人。重点建设法学类省一流本科专业9个,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全省有33所高校设置法学相关专业点45个,现有在校生2.7万人。
二、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加快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与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5个,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培养基地5个,法学实践教学基地10个。其中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大学获批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吸收您的意见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好相关工作:
一是强化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在法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二级学科,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博士硕士高层次人才。鼓励高校结合实际增设涉外法治相关专业,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涉外法治人才。
二是指导高校结合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力度。支持驻青高校积极探索,设立“上合”双语双法(国别法)实验班、海外利益保护实验班、争议解决实验班等特色涉外法治人才试点项目。
三是建设好教育部和我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把基地建设作为实战型法治人才培养的“先行区”“试验田”,勇于探索,打破常规,以“小切口”推动“大改革”。做强一流法学学科专业,推动法学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探索“贯通培养”“特色班”“实验班”等特色培养模式,强化法学实践教学,努力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