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军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关爱行动”,完善残疾学生关爱服务体系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2023年8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通过实施关爱行动,推动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这是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也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指明了行动方向。近年来,我省始终把特殊教育作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决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统一谋划,提升质量,强化保障,特殊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强化特殊教育资源配置。一是加强随班就读资源配备。全面优化普通学校无障碍环境建设,建成随班就读资源教室2170个,实现5人以上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二是加快建设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济南大学、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和青岛晨星实验学校分别成立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中心、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指导中心、孤独症教育指导中心,市、县两级依托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184个,实现“省、市、县、校”四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三是将资源中心的建设与运转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达标评估,促进其发挥专业指导作用。
二、强化特教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实施“一校一师”特殊教育公费师范生培养工程,探索“师范教育+医学教育”合作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新模式。目前全省已有济南大学、潍坊学院等8所高校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层次逐步健全。二是增强职后培训力度,构建“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2022年起,按照每年1000人规模开展特殊教育省级培训。三是建立“省级—片区—市级—县级—校级”五级联动的教研体系。整合东、中、西三个片区高校、科研机构、特教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各片区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着力提升特教教师专业能力。
三、强化特殊教育支撑保障。一是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力度。“十四五”期间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9000元,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免费教育。目前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市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已远高于省定标准。二是加大残疾学生资助力度,在“三免一补”的基础上,指导各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残疾学生特殊学习用品、教育训练、交通费等补助政策,落实补助经费。2023年,资助学前至本专科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10.41万人次,资助金额共计8947.17万元。三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保障。核定特殊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总量按照不超过当地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的10%进行倾斜。
四、强化特殊教育优质融合。一是加强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开展省级随班就读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2021-2023年三批共遴选示范区70个、示范校622个。全省市、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全部纳入了本地普通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并与一所以上随班就读普通教育学校结成协作共建关系。二是加强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融合。推动市县特殊教育学校增设高中部(班)或中职部(班),目前面向全省招生的盲人高中、聋人高中及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共58个,高中段残疾学生4509人。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特教部(班),开设相关专业,目前在普通中职学校设特教部(班)17个,残疾学生898人。将残疾学生纳入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是在全国率先启动“康教结合”实验项目,确定41所实验学校开展实验研究,基本形成了医教、康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下一步我厅将持续推动落实国家、省“十四五”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和扩优提质行动计划要求,聚焦扩优、提质、保障,全面推进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搭建特殊教育多元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设高质量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缓解由于资源分布不均与低效利用带来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到2024年依托乡镇(街道)中心小学或初中实现乡镇(街道)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推进特殊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提升特殊教育治理数字化水平。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