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政协委员周红心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我厅负责协办。对此我厅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现提出意见如下:
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目的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厅主要任务是负责研学基地、营地的管理和研学课程开发,积极指导各市组织青少年安全有序开展研学活动。
一、关于放宽山东部分地区“小学不出区、初中不出市、高中不出省”的政策限制问题。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要求“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2017年山东省教育厅等 12 部门印发《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鲁教基发〔2017〕2 号),进一步明确我省要“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明确不同学段的主要研学课程体系,是按照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原则,统筹学校、学生、家庭、研学资源等各方面实际作出的,是导向性、原则性要求,并未强制要求“小学不出区、初中不出市、高中不出省”。具体实施中,各地各校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在保障学生安全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研学课程。同时,更加注重公益性,杜绝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避免加重学生家庭经济负担。
二、关于尽快出台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业务研、学、评的标准体系问题。为健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课程标准化体系,提高山东省研学实践课程实施质量,我厅正在研制《山东省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开发指南》,目前已经完成起草工作。《指南》共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资源选择,并根据不同学段提出了针对性的具体要求;课程实施分别从行前、行中和行后进行了设计;课程评价坚持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公正性等原则,突出发展导向和激励性功能,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结果运用三个方面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将结果也作为课程改进、服务提升、安全保障等工作的重要参考;课程支持注重课程手册、研学任务单的规划设计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效果;课程保障从课时保障、师资保障、安全保障、条件保障和社会保障分别提出了要求。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配合省文化和旅游厅,一是做好研学基地、营地的建设管理,持续扩增优秀研学资源;二是充分发挥沿黄九省区/沿黄九省(区)研学联盟作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研学资源,鼓励支持高中学段跨省开展研学活动;三是加快研学指南的研制,促进研学活动规范安全有序开展。
2024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