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当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研学旅行赋能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乡村产业规划和管理,打造乡村文化名片方面。通过省农业农村厅了解,我省一直推进深入挖掘丰富的农遗资源,强化阐释、保护和利用,建立全省农遗资源名录库,已经梯次培植46个山东省农遗、10个中国重要农遗和1个全球重要农遗。首次选定130个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聚合各类要素,推动重点村进一步挖掘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利用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平台,挖掘有文化特色、有传承体系、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或“能工巧匠”代表人物的传统手工艺类名品村。截至2023年底,创建特色种养、特色加工、传统手工艺三大类共5839个省级乡土产业名品村。
二、关于规范研学管理,支持乡村振兴方面。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根据学段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近期,省教育厅起草了《山东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指南》,对中小学研学课程要求涵盖参观考察、调查研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聚焦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目前,我省已建立319家省级研学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围绕农耕文化建设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有130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研学活动。如,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作为运动养生类(包括研学)美丽休闲乡村典型,推荐上报农业农村部。
三、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和吸引人才返乡创业方面。配合省农业农村厅持续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与高校合作共育,对1000名乡村产业带头人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着力发掘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带动身边群众共同致富。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270万人以上。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分类培育高素质农民4.6万余人,累计培育20余万人。选拔2023年度齐鲁乡村之星794名、累计达到3268人,支持期4年,每人每年发放津贴1.2万元。
下一步,我厅将继续配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一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园、传统农耕文化,打造乡村研学新业态;二是用好齐鲁乡村之星、高素质农民培育等一系列平台政策载体,不断优化乡村人才环境,集聚各类人才要素向乡村流动;三是强化工作措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促进乡村研学旅行产业发展。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