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庆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农业基础知识和劳动实践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在中小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农业基础知识普及和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劳动光荣、节约粮食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发〔2020〕7号)、《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材〔2020〕4号)、《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等文件中,均提出要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落实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其中,生产劳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业生产劳动。我厅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要求,制定了《加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鲁教基字〔2023〕2号),对劳动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结合您所提建议,针对加强农业基础知识和劳动实践,下一步我厅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严格落实国家课程开设标准,中小学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每学年一个劳动周,围绕课程方案和劳动课程标准,开发设置劳动教育项目和劳动周活动。鼓励各地各校结合实际,加强农业基础知识普及,组织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落实好历史、地理、生物学等国家课程学科中包含的农耕文化、农业历史和农作物生长等相关知识内容,指导学校结合实际开设相关校本课程,加强学生引导教育。
二、持续强化劳动基地建设。在省级中小学研学基地中单列劳动教育板块,加强对农业生产类劳动教育板块基地的遴选认定。指导现有劳动教育板块基地,深入挖掘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实践课程,丰富劳动教育形式,提高劳动教育实效。鼓励符合条件的农场、林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业企业等,开放场所和设施设备,为学生进行参观、体验提供条件。
三、多形式开展农业教育。支持各地各校邀请现代农民、农业劳动模范走进课堂,给孩子们传授农业基本常识,进行农作物科普讲解。鼓励学校联合农业科研院所、技术企业,联合设计开发学生农业生产劳动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感悟农业发展,体会劳动艰辛,树立节约意识,培养关心农业、农村、农民的感情。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
山东省教育厅
2024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