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淑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我厅经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加强护理养老类院校和专业建设,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养老服务类技术技能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一是支持相关院校积极开设养老类专业。优先支持学校增设老年保健与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社区康复、护理(老年人服务方向)等相关专业,开设养老类课程,不断扩大培养规模。目前,全省129所中职学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布点199个,在校生7.4万余人;71所高职院校(含开设专科专业的本科高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布点211个,在校生9.4万余人;39所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布点151个,在校生约9.5万人。二是增加养老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开发老年保健与管理、护理等5个专业教学标准,建设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等17个高水平专业(群),推动教学标准与行业技术规范、职业资格标准紧密对接,引导学校打造品牌、办出特色。三是吸引学生就读养老相关专业。支持职业院校积极承担老年照护、失智老年人照护等1+X证书试点,全省共有43所职业院校、1.1万名学生参与,有效拓展学生了就业创业本领。就读中职养老类专业的学生按照国家规定减免学费,就读高职、本科养老类专业的学生按照政策享受国家助学金资助,一定程度提高了学生就读的愿望。四是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推动行业、企业、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组建养老和卫生职业教育集团,以健康养老产业为纽带,推动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支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滨州职业学院等与青岛银色世纪健康产业集团、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等联合开展校企(医)一体、双师育人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学校、养老企业和医院合作育人。支持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济南阳光大姐共建阳光健康学院,校企双方在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师资共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省教育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通知》,强化企业重要办学主体责任落实,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岗位接收职业院校实习。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虽然养老产业是“朝阳”产业,但受传统观念、产业发展状况、薪酬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影响,学生大多不愿意报考养老相关专业,有的即使报考了,入学后也往往要求调整专业,或者选择到医疗机构工作,或者就业后选择转岗。结合您的意见建议,下一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健全专业随产业动态调整机制,引导相关院校根据养老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设置养老、护理、康复等相关专业。完善奖补机制,在项目安排、资源配置、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引导学校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群,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支持学校与养老类领军企业、社区养老机构等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培养师资、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先进的工作体系中,真切感受到良好的产业前景和职业发展预期,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与社会需求有机衔接。落实教师到医养机构、企业实践制度,推动康养企业优秀人才与高职院校教师实现“双向交流”,保障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培养质量。三是进一步强化技能培训。深入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提高现有和新增养老产业从业者的技能水平。
感谢您对我省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建言献策,推动全省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教育厅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