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滨州市:构建“引培用管”机制 夯实教育队伍之基
发布日期: 2024-09-27 18:06 浏览次数:

近年来,滨州市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首位,着力探索和构建“引培用管”四项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名师队伍,辐射带动整体师资培优和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联动“引”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一是部门联动,夯实“政策要素”招引。成立由组织、编办、人社、教育等部门组成的教育引才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完善的“联通部门、贯通市县、一体推进”工作机制。为部属公费师范生和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开辟“绿色通道”,采取“免笔试”方式招聘。近三年,全市新招聘教师6000余人。二是市县联动,优化“方法路径”招引。创新实施全市教育系统“组团式”校园招聘,以“统筹面试+统一笔试+机动补位”联动方式,提升人才招引实效。在市县两级探索“面试前置化”方式招聘教师,提升选拔精准性。在全省率先以人才引进方式,组织面向部属类师范生的“校园直招”,“抢招”优秀毕业生50余人。三是校地联动,创新“合作模式”招引。与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签署深度合作协议,与西南大学进行政校合作,探索校地联合育人、人才贯通选拔的新模式。近三年,引进省属重点师范院校、省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等高层次急需人才700余人,为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二、精心“培”才,扩优骨干名师资源

一是梯队培优,连续实施四期“三名”培养工程。2013年,启动市级“三名”培养工程,每期200人,培养周期3年,每年拨付专款200万元用于培训。全市已完成3期“三名”人选的培养任务,正在实施第4期培养工程,已有600人获评滨州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称号,成为中坚力量,形成“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格局。二是定向培优,接续推进委托师范生培养改革。于2019年实施“委托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师范生”试点工程,取得了良好效果。2020年启动实施“委托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试点工作。2024年,积极推进学前教育“3+4”本科学历人才贯通培养的试点工作。三是评价培优,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分类评价体系。以“破四唯”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优化教师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方案,取消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绩效工资由学校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差异化重新分配,树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鲜明导向。

三、导向“用”才,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一是建立首席教师制度,让名师带动薄弱学校。在薄弱学校成立首席教师工作室,由获得相关称号的优秀教师担任主持人,每周开展1次集体备课,每个月至少开展1次集中听评课、1次主题化项目化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教学展示活动,切实推动薄弱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二是实施“名师”计划,让名师辐射农村师资。完善教师跨学校、跨区域交流机制,全市创新设置“名师岗位”657个,按标准实施奖励,引导名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带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名师工作室”,让名师引领教研创新。在市、县两级,连续建立三批次“名师工作室”,让学科名师充分发挥辐射引领作用,让年轻骨干教师在团队中加速成长,让名师工作室不断推动教研创新,搭建起教师专业成长的新模式。

四、党管人才,厚植师德榜样力量

一是在“党建赋能”中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各学校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过程党建”将政治标准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二是在“严管严治”中亮明师德红线。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构建自我、同行、家长评议的多主体评价方式;建立涵盖全市教师的师德考核信息库,推动教师信用信息录入常态化;落实教师入职查询制度和有关违法犯罪人员从教限制制度,定期开展教师从业限制审查,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三是在“外育内省”中创设师德氛围。构筑多维度师德荣誉体系,积极培树师德先进典型,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书育人楷模等。连续多年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教师节大会,对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表扬,倡树人人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鲜明导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