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战线联播
山东建筑大学:二十三年扎根服务沂蒙山区
发布日期: 2024-09-20 20:26 浏览次数:

山东建筑大学,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坚持将高等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服务紧密结合,长期扎根服务沂蒙山区、助力困境学子健康成长,经过二十三年不懈努力,搭建起连接校园与山区、爱心与希望的桥梁。不仅为沂蒙山区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困境学子提供了帮助和支持,也彰显了高等教育在服务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使命与担当。

一、坚持“精准帮扶”,构建助学新生态

自2001年起,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依托“沂蒙助学”项目,构建起一套精准高效的助学体系。鼓励并指导学生深入沂蒙山区,通过实地调研与精准识别,为困境学子提供个性化帮扶方案。在助学上,结合每位贫困山区孩子学习的情况,精准匹配志愿者,形成“一对一”支教助学体系。在资困上,学校创新性开展了“七元七天”生存挑战活动,组织志愿者通过自主创业或兼职打工筹集资金,为贫困山区孩子们送去实实在在帮助,2024年暑假里,志愿者们用7天的时间,为孩子们筹集到了8000元爱心善款和2000本爱心读物,并发放到孩子们手上。截至目前,已累计帮扶6754名沂蒙学子,其中长期资助山区学生73名,发放助学金达37万元,不仅缓解了他们的经济压力,更为他们的成长之路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二、坚持“多元助学”,丰富实践内涵

学校不断探索助学模式创新,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支教助学与红色教育并进的多元化格局。自2020年“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开启以来,山东建筑大学首批认捐56所希望小屋并开展云端支教活动,沂蒙情协会志愿者为沂蒙地区的贫困儿童提供在线课程、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沂蒙山区儿童培养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融入能力,以数字支教赋能乡村教育,促进实现“小屋焕新”到“精神焕新”。连续多年组织志愿者在寒暑期前往沂蒙山区开展爱心支教活动,截至目前,学校志愿者们已踏遍沂蒙12个区县,累计组织5560名大学生在沂蒙老区的39所中小学进行支教助学,服务时长超10万小时,同时融入红色研学元素,带领山区孩子走进革命老区,感受“水乳相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历经二十三年薪火相传,许多“受助者”成为“资助人”,真正将沂蒙精神代代传递下去。

三、坚持“情感交流”,构建心灵桥梁

2024年暑期,学校沂蒙情协会志愿者们共走访了35户沂蒙山区学子家庭,并为其送上爱心大礼包,现场发放“沂蒙情助学基金”,用实际行动向山区学子们传递温暖和关爱。学校在助学过程中,特别强调与受助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通过定期走访、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世界,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努力学习,将来回馈社会。志愿者们不仅传递了温暖与关爱,更激发了受助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动力。

四、坚持“数字赋能”,提升服务效能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学校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数字化在助学、支教工作中的应用。自2015年开启沂蒙情助学金项目以来,学校建立沂蒙山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优化资助分配等举措,实现了助学工作的智能化管理。数据库中包括每一名资助学子的成长档案、回访信息卡、助学基金发放情况汇总表等,其中,符合困境等级条件的儿童共有1105人,长期资助儿童73人、单次资助儿童6人。同时,学校在“希望小屋”的基础上探索数字赋能,学校沂蒙情协会志愿者们自行设计了涵盖沂蒙精神、萌芽之旅、科学探索、文明礼仪等特色课程,为孩子们打开探索求知的大门,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数字化创新赋能进一步拓宽助学渠道和支教方式,切实提高了帮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