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医学院积极响应新时代人才发展新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深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以激发学校高质量发展动能为目标,稳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科学精准引才、系统培育人才、倾心用心服务人才,持续放大人才集聚效应、倍增效应、带动效应。
一、立足于“破立并举”,以改革为基石,把好人才工作“方向盘”
学校始终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深化人才工作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壁垒。强化高层次人才引培,构建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精准引才体系。夯实青年教师培养,建立了多元化、系统化的师资培养体系。坚决破除“五唯”,优化职称评聘制度,打破传统选拔方式,建立内聘、“直通车”竞聘等晋升通道,选聘优秀人才担任二级学院副院长和院长助理,搭建有利于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聘机制。对科研人员实行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学激励长效机制,切实激发人才内生动力,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各得其所、各尽其才。
二、着眼于“高端引领”,以引进为关键,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学校坚持人才跟着学科专业走,资源围绕人才来配置,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为引领,将人才引进与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目标紧密结合,给予高层次人才选人、用人自主权,重点向优势学科和特色发展学科聚集,形成人才、学科、平台“三位一体”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格局。扩大人才工作对外开放,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举办山东省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济宁医学院分论坛,有效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利用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申报,面向海内外招聘相关学科专业人才来校工作。设立“人才引进贡献奖”,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人才引进的主动性。近五年,学校引进人才283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9人、优秀博士254人。
三、聚焦于“精益求精”,以培育为基础,增强人才发展“内驱力”
学校按照人才成长规律为各类各级人才规划设置培养路线,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有效发挥青年后备人才“蓄水池”作用。建立健全教师发展组织体系,完善青年人才培养制度,推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为青年教师搭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加大国(境)内外访学和在职攻读博士支持力度,提升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和国际化素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打破二级学院藩篱,畅通青年人才加入高层次人才团队渠道,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和带动作用;设立校级人才工程项目,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形成人才梯次发展格局。近五年,34名教师开展国(境)内外访学、20名教师获得博士学位,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名老中医专家3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3人,获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增至3个。
四、致力于“近悦远来”,以服务为保障,营造人才成长“好生态”
学校聚焦高品质服务,着力搭建“领导搭台、部门搬梯、学院配套、人才领跑”的服务保障体系,持续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和人才成长生态。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不断提高人才工作质量和水平;制定《进一步加强联系服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服务人才发展二十条措施》,落实校领导及二级单位负责人联系人才制度,为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出台《人才服务专门窗口运行办法》,设立线上人才服务专门窗口,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保障,着力解决科研平台建设、购房补贴申领、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需求,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